《家乡明月》:以音乐为媒,传播潮汕文化

中国文化报
2013-01-23 15:20:07

    韩文嘉

   关于潮汕文化,一直有一种“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的说法。长久以来,粗犷豪迈的英歌舞被认为是潮汕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为人们熟知,深受当地人喜爱。而典雅、婉约的潮乐在潮汕一带同样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久前,深圳保利剧院上演的《家乡明月》潮汕音乐专场晚会就让人们感受了一把潮乐的魅力。

   这场《家乡明月》潮汕音乐专场晚会由广东汕头市爱乐合唱团与广东民族乐团共同打造,整场晚会可以说是无处不“潮”:潮汕音乐、潮汕乐队、潮汕籍鼓乐演奏家,还有潮汕籍的指挥家、歌唱家和主持人……为观众原汁原味、尽致淋漓地展现了潮汕的乡音乡韵。

   在晚会刚开始,混声大合唱《俺是潮汕人》便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这首写给潮汕人自己的歌曲是由香港的潮汕籍作曲家、指挥家郭亨基创作并担任指挥。另外,潮汕音乐人陈小奇创作的《今夜伴月回》,是由潮汕籍女高音歌唱家黄堃演唱,她挟着乡情将这首潮乐演绎得荡气回肠;潮汕籍男低音歌唱家彭康亮带来的《风云潮商》,大气磅礴、意气风发,博得满场掌声。

   其实,有心人可以发现,取自民间的传统潮汕之音在晚会上被奏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些积淀着厚重本土文化的音符,正是潮汕文化的象征符号。无论是古筝弹拨的《寒鸦戏水》,还是潮州弦诗乐《浪淘沙》、潮州外江乐《迎仙客》,都在诉说着一段潮乐的悠长历史。

   据了解,潮乐最早形成于唐宋,发展于明清,宋元时期受南戏影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派系,音乐曲目十分丰富。其中,《寒鸦戏水》是“潮乐十大套”之一,这“十大套”是潮乐中最经典的曲目,也是古代中国雅音的活标本。在潮汕音乐专场晚会上,观众们欣赏到的《浪淘沙》,是潮州特有的“弦诗乐”,奔腾的旋律轻快悠扬,渐渐急切,如阵阵波浪拍岸。弦诗乐的传承方式有其特别之处,老艺人传艺的时候,要求弟子曲谱当诗篇吟诵,体会其中的声、气、韵、味,是为“读弦诗”。

   此次,《家乡明月》潮汕音乐专场晚会首次被安排在深圳潮商大会期间举办,对此,晚会的主办方深圳保利剧院总经理曾若明道出了其中的深意,“善于经商是潮汕人的一大特质,许多人是从潮汕的商业文化开始认识这片土地的。但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潮汕拥有着悠久而优雅的文化,这些才是潮汕人走向四方、干事创业的立足之根。”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