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与“雪龙号”

中国文化报
2013-01-23 15:45:15

    唐  倩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分中心浦东新区陆家嘴基层服务点(以下简称“陆家嘴服务点”)于2007年9月在陆家嘴图书馆建立。几年来,陆家嘴服务点通过网络平台向新区市民提供了包括实时资讯、视频资源、数据库资源、科技信息、讲座等一系列文化信息服务,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一些单位的特殊文化需求。其中,为“雪龙号”科考船和极地考察站服务,成为陆家嘴工作站的服务品牌。

   “雪龙号”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我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早在1996年“雪龙号”赴南极进行第13次科考时,陆家嘴图书馆就在船上设立了“雪龙分馆”,为其配置了大量的图书和影视碟片。之后,陆家嘴图书馆又先后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分别设立分馆,把流动服务延伸到整个极地研究中心,受到了科考队员的好评。

   随着文化共享工程陆家嘴服务点的建立,对“雪龙号”和科考站的文化服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广阔平台,陆家嘴服务点先后引进了国研网、中国经济网、万方数据库、方正Apabi电子图书、CNKI同方知网等25个权威数据库,自建了《陆家嘴地方文献》和《金融中心建设纵览》等特色资源库;另外,通过整合已有数据资源、抓取和加工网上信息资源、采购和新建各类资源等,建立了包括法律、经济、文学、艺术、医疗、科技、史料等内容的全方位文化数字资源库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3.6T。这些文化信息资源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保存的优势。2007年之后“雪龙号”每次出航前,陆家嘴服务点都会为其提供一批精选的数字文化资源,比如一个方正Apabi电子图书数据库就能提供4万册电子图书,一改过去准备大量纸质图书的做法。服务点还将有关南极及其科考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理提供给“雪龙号”,方便科考队员们随时利用。

   南极卫星网络通讯系统于2009年建成后,极地考察站实现了通过互联网、电话通讯网实时传输科考数据的重大突破。陆家嘴服务点及时跟进,在“雪龙分馆”和几个极地考察站分馆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搭建数字平台,提供远程登录账号,科考队员通过SSLVPN远程登录,可随时访问陆家嘴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数字文化网)的数字资源,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陆家嘴服务点还针对科考队员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特别的数字化加工和传输,比如科考队员有时急需某份文献资料,但在极地可查找的资源中却找不到时,求助于陆家嘴服务点,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就会想方设法查到所需资料,并进行数字化加工,尽快传到考察站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视频资料在极地考察站是最受欢迎的。每次“雪龙号”远航时,陆家嘴服务点都会为其选配300种左右的视频资料,内容包括电影、讲座、话剧、戏曲、文艺演出、生活与科技知识等。如今,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均已开通了网络,科考人员可在遥远的南极轻松自在地使用陆家嘴服务点的视频资源,这让很多科考人员觉得自己好像仍置身于热闹的上海。

   陆家嘴服务点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站并非单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双方在合作中逐步形成了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方面,陆家嘴服务点为“雪龙号”等提供书籍和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另一方面,“雪龙号”和极地研究中心也向陆家嘴服务点提供珍贵的极地资料。如:随船记者科考行程中拍摄的影视光盘和极地生活的记录碟片等;每年暑期“雪龙号”和科考站的科考人员会应邀到馆为读者做科普讲座、带领小朋友们去科考船参观,很好地推动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