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 忽
近来看新闻,惊异于“量身打造”这个词的出现频率之高。《人再囧途之泰囧》,据说是为王宝强量身打造的;姜文筹拍的民国女侠施剑翘的传记电影,也说是为周韵量身打造的;就连央视春晚也扬言要为选秀新人量身打造民族风情“神曲”。
从选角时代过渡到量身定做时代,被量身打造的明星们,已经获得了免于跟乌泱泱的人群竞争露脸的特权,从此告别演“大路货”的龙套生涯。这跟到达了马斯洛需求顶端的权贵们对奢侈品牌的偏好并无不同,你穿杰尼亚定制西服,她挎爱马仕定制手包,再无意外撞衫的尴尬,走出去别管路人惊艳不惊艳,至少自己先觉得与众不同了,气势上压人一等。
定制的诸多优点毋庸赘言,量身定做的衣服,令人的肤色和身材扬长避短;为某歌手量身打造的歌曲,或可让其嗓音优势更大程度地发挥;而具体到为某演员量身打造的角色,怎么解释都让人觉得疑窦丛生。
表演艺术中把演员分为“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两种,演员是否根据自己的气质进行角色气质的塑造,是二者的主要区别。直白一点说,性格演员演什么像什么,本色演员演什么都像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本色演员在外形和气质上的鲜明特征,容易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以至于每次需要这样的角色,都让人与他进行联想。很多本色演员就这样一步步被成功塑造成“清水出芙蓉”的类型演员,如果某演员有幸遇到为其量身打造的角色,只会让他往类型演员的方向越走越远,真不知是喜是忧。
记得宋丹丹有一段时间发誓再也不演喜剧了,原因是受不了逛街时路人一看到她就发笑,也受不了舆论总把她与春晚经典小品《超生游击队》中“海南岛”“吐鲁番”她妈以及《昨天,今天,明天》中的白云大妈联系在一起。但甭管她再怎么把自己往正剧的路子上扳都无济于事,仅是那部家喻户晓的室内情景剧《我爱我家》,就足以把她牢牢钉在喜剧的萝卜坑里了,以至于她偶尔演一个“正常”一点的角色,哪怕是悲伤时刻,也让人有忍俊不禁的冲动。证据之一就是,电影《十面埋伏》里,她一出来,观众就笑场了。后来,无论是春晚还是现代派影视作品,为她量身打造的角色也都喜感十足,宋丹丹索性高擎喜剧大旗,将喜剧进行到底了。
转型难,是类型演员普遍要面对的问题。同是凭借喜剧作品获得观众认可的黄渤曾有过这样的感慨:“你演过一个茄子,以后带紫颜色的都过来找你。”量身打造的角色,可以是类型演员的荣耀,也可以成为类型演员的负担。对于演员自身来说,既然已经达到了演艺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再围着里程碑没完没了地兜圈子,是容易烦腻的,大家都在寻找突破。跟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的百变天后相比,类型演员需要的一个关键步骤是那个很俗的词——华丽转身。这两年,转身的不少,华丽的却没见着几个。
接不接量身定做的戏,是衡量转型决心是否坚定的一个重要标准。毫无疑问,很多类型演员票房、粉丝都不缺,身价也像反季水果般一路看涨,一旦转型,毁誉未卜,不仅要承担相当的市场风险,对于自己驾驭角色的能力,也是严峻考验。
近来很多人的转型尝试都无功而返,规规矩矩地演回自己熟悉的角色类型。对于那些从未尝试转身的演员来说,转身还是直行,还真是个问题。如果转身的动作笨拙,不够华丽,还不如在类型演员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来得痛快,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阿尔·帕西诺和达斯汀·霍夫曼那样的炉火纯青的演技派传奇人物。
转身和直行向来不是一个目的,只是一个选择,谁都可以选择,但看你的目的是什么。转型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也许在阿尔·帕西诺和达斯汀·霍夫曼眼中,从来没有直行和转身,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