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歌选译集《母亲阿尔巴尼亚》随感

中国文化报
2013-01-24 15:56:22

    融通中阿文脉的杰作

   ——读诗歌选译集《母亲阿尔巴尼亚》随感

    雁 翎

   郑恩波先生是从辽南望儿山下走出去的骄子,读高中时便发表文章,集记者、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于一身,尤以翻译阿尔巴尼亚文学作品称著。

   上世纪60年代,郑恩波留学阿尔巴尼亚,就读于地拉那大学。作为中阿友好的文化使者,郑恩波在阿尔巴尼亚广交朋友,本书作者德里特洛·阿果里就是其中一位。在纪念阿尔巴尼亚独立100周年的时候,郑恩波推出了阿果里诗选《母亲阿尔巴尼亚》。这部翻译诗集从15部阿果里的诗集中精选,足以展现其一生诗歌创作的全貌。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乡土情怀以及与劳动群众血肉相连的真挚感情,语言丰富多彩,节奏、音韵和音乐的美感独具魅力。

   人们说翻译难,诗歌翻译更难,难就难在如何把外国的语言形式同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心理结合起来,做到中外文化的融通。

   阅读这本翻译诗集,其格律的严谨显而易见,节奏与押韵是两个突出特点。这本诗集做到了“大体整齐”,每首诗由若干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每句有均衡的“顿数”,结尾都用双音节字词,这就有了鲜明的节奏。为了照顾汉语的特点,翻译时必须注意调整句式,使之不拗口、不别扭。郑恩波的译诗句子顺畅,行云流水,绝无滞碍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押韵是形成诗的节奏与音乐美的要素。外国诗歌有押韵的,也有不押韵的,但翻译过来必须押韵。郑恩波有着深厚的诗学修养和写诗功底,在这部译著中,北方十三道辙韵几乎全部用上了,而且做到了根据内容与情感的需要用韵,达到声情并茂,这很不容易。

   根据每首诗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到好处的译法,是这本诗集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迈进作家协会的门坎》,这首诗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一个初出茅庐的庄稼汉诗人,踏进作家协会这个大雅之堂时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绪。译者安排了三组气势贯通的排比,并辅之以动作、环境描写,突显诗人的乡土情怀。这不仅调剂了诗的节奏变化,而且使诗情得到了深化;《眼泪的重量》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诗贵有警句,故译者把着意之笔放在了结尾,以哲语扣题……

   杰出的翻译家不是艺匠,没有固定的操作规程,每件作品都是一次艺术的再创作,这是需要过硬本领的。这个本领不是别的,只能是“精通”。郑恩波精通阿文,精通汉语,精通诗歌创作的规律特点,这使他运笔自如,游刃有余,彰显出一位翻译家的才气与风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