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延军农场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纪实

中国文化报
2013-01-29 14:37:07

    歌动听 舞好看 景色美情感人

   ——黑龙江延军农场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纪实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通讯员  李 玲

   近日,黑龙江省延军农场礼堂内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年联欢会,由舞蹈、小品、三句半、大合唱等20余个形式多样的节目组成的晚会,让现场群众大饱眼福。身边人演身边事,这也让观众备感亲切。近年来,黑龙江省延军农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文化乐民、润民、育民增添了很多新内涵。

    乐民——滋养精神家园

   在今年元旦期间举行的“红歌大家唱”合唱比赛中,延军农场文化广场上,10支参赛队伍个个精神抖擞,大家接连粉墨登场,将舞台变成擂台,高潮跌起,歌声飞扬。

   台上,演员都是农场职工群众,或夫妻对唱、或姐妹同台;台下,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或开怀大笑,或呐喊助威,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延军农场党委书记仇忠石说:“近两年,我们围绕‘文化乐民,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及‘文化富民,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两大着力点,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提升延军农场的文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延军农场将多年失修的旧俱乐部拆除,在原址上重新建起一栋新楼,将二、三层建设成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为大型会议、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延军农场还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建设文化广场、体育场、职工图书馆、场史陈列馆等,设置文化长廊、文化宣传栏,放映红色电影,开展文体活动,实现数字电视村村通,让职工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公共文化设施也成为延军农场城镇建设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据统计,延军农场每年放映红色电影40多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百余次,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

    润民——共享公共文化

   在延军农场富园小区内,为期3个月“邻居节”活动期间,绿荫旁、花园前,农场职工及家属抢着比才艺、争着回答场史题,气氛紧张激烈。

   而在今年元旦前夕的延军农场文化活动大厅内,“迎新春书画展”“十字绣才艺展”等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大家拥挤着、围观品评着佳作。据统计,在延军农场每年开展的“文化一月”活动中,有近千名职工群众参与。

   “以前,农场搞书画展都是在机关走廊里,地方小,我们观看也不方便,现在好了,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农场退休干部李太国看到自己和女儿的书法、剪纸作品同时参展时,激动不已。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无障碍、零门槛的共享文化,让延军农场职工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文化也由此回归其群众性特质,曲高和寡的独乐之事,演变为众乐之事。

   “没事时,我就去场史馆转转,回味过去老一辈开荒建场时的艰辛与不易,忆苦思甜,感受变化。”延军农场社区居民王艳这样说。目前,接受教育、熏陶自己,已经成为农场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据悉,场史陈列馆、抗联英雄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建成以来,延军农场每年接待游客、中小学生达2000人次,文化惠民工程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文化下乡、城乡互动,热力难挡。近年来,延军农场将“文化盛宴”进一步延伸,每年举办红色电影送军营活动10余场、场县联合举办文艺演出10场以上。

    育民——传播核心价值观

   上世纪90年代初,延军农场夕阳红秧歌队自发成立,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近百人。在延军农场文化广场演出、庆“七一”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中,都随处可见夕阳红秧歌队队员的身影。能坚持20多年,动力何在?夕阳红秧歌队队员们坦言:“农场文化惠民政策好,我们愿意为农场文化大发展贡献余热。”在他们的带动下,中青年健身操队、小红花文艺队、老年合唱队相继成立,书法绘画协会、篮球台球协会、文学创作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等10个文化团体也顺势而生。同时,延军农场专门成立文化站,着重培养文化创作团队、文化带头人、传统文化传承人,效果非凡。

   近年来,延军农场努力打造延军文化“标杆”,不断用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今年,在打“文化组合拳”的基础上,延军农场进一步培育、挖掘“三大文化”,即:弘扬创业文化,推动第三次创业深入开展;传承生态文化,体现山水生态森林城地域之魂;打造旅游文化,开辟职工转型致富新门路。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