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琵琶伴她走天涯

中国文化报
2013-01-29 15:43:37

    本报驻广东记者  黄宪广   林  培

   深圳是一个造梦的天堂。30年来,无数人离乡背井,来到这里寻梦、筑梦、圆梦。19年前,邱金霞怀揣着从亲朋好友借来的 700元钱,带着她心爱的琵琶来到这里寻梦。19年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印刻在了深圳民族音乐的舞台上。

   1月10日,记者在深圳南山见到了邱金霞。在古典音乐浸染熏陶下,邱金霞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几分娴静淡雅。走进她的工作室,琵琶、古琴、字画摆放得错落有致。紧挨工作室的阳台别有洞天,不大的地方被开了一块小菜园,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衬得小屋春意浓浓,让记者忘却了屋外的寒意。温馨的家园,是她凭着一把琵琶打拼来的,听着邱金霞的介绍,记者心生敬意。

    琵琶伴我走天涯

   邱金霞向记者展示了一把旧琵琶,这是她在青海歌舞团演出时使用过的,虽然并不是什么名琴,却陪伴她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阶段。记者看到,琵琶有翻新过的痕迹。邱金霞告诉记者,这把琵琶是她的珍藏品,承载了她的许多记忆,邱金霞向记者娓娓道出了那些和琵琶有关的日子。

   邱金霞生于青海,父母是一家三线厂的职工,地处较为偏僻的山沟。为了学琵琶,邱金霞要坐火车到西宁市,到青海省京剧团沈益雄老师家里上课。

   “从家里到火车站要早起,搭乘工厂的车走40分钟,再坐两个小时火车到西宁。冬天下大雪就更遭罪了。”有一天太晚了,回程的车没了,她只好在一家招待所值班阿姨的值班室里待了一个晚上。邱金霞从不放过求学的机会,有一次,老师要到北京开会,她赶到火车站找到老师,上了10分钟的课……凭着这份对琵琶的热爱以及父母的全力支持,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邱金霞始终都没有放弃。

   天道酬勤,邱金霞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在从青海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青海省歌舞团。而青海省歌舞团又把她作为苗子,送到了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师从著名琵琶教育家林石城,系统地接受了琵琶浦东派的演奏技艺。1988年,在西北五省音乐周上,邱金霞演出了由蒋贻德作曲、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独奏大型琵琶协奏曲交响诗《格萨尔与珠姆》,中央电视台还进行了直播报道。邱金霞凭借其音乐才华崭露头角,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1994年,正是特区深圳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和很多南下深圳的年轻人一样,邱金霞怀抱心爱的琵琶来这里寻梦。“刚来深圳时吃了很多苦,那段日子很艰辛但很快乐。”邱金霞说,“是琵琶陪伴我在深圳坚强地走了下去。”

    传承民乐香飘世界

   由于邱金霞从小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演奏功底扎实、技巧娴熟,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次在全国和ART杯国际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奖,深圳交响乐团向她抛来了橄榄枝。近几年,她随深圳交响乐团的《神州和乐》赴中国国家大剧院、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担任交响乐琵琶、三弦独奏的邱金霞,因出色的表演技艺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

   现在,邱金霞任职于深圳市海滨实验小学,专门教授学生琵琶,把全部精力放在琵琶普及和教育上。在她看来,要传承民族器乐,必须在孩子身上下功夫。培养孩子们学习民族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内敛、端庄的气质,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振兴民族音乐。邱金霞教育学生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坚心”来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来,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小琵琶家。她们当中有很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十级考试,有的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获奖,有的担任专业乐团的演奏员,还有的留学欧美,让中国民族音乐飘香世界。

   看到自己的学生走向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音乐,邱金霞觉得非常欣慰。“让民族器乐走向世界,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传播、弘扬,这也是我所期盼的。”为了推广中国民族音乐,邱金霞和民族音乐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自发组建了民间音乐团体,一直活跃在深圳的军营、企业、福利院、学校和社区,营造了深圳民族音乐的良好氛围。邱金霞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在不懈努力着。在深圳,每逢外国政要、名人来访,她总被邀请来为外宾演奏国粹音乐,当指尖流淌的天籁音乐让外宾着迷时,邱金霞感到无比的自豪。

   此时,一群学生来到她的工作室,邱金霞又开始今天的授课了。看到她给学员细心传授琵琶指法时,记者感悟到,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艺工作者,凭着一把琵琶创造出精彩人生,这就是邱金霞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