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年会侧记

中国文化报
2013-02-01 14:21:35

   把握好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期的关键是创新

   ——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年会侧记

    本报记者  杨浩鹏

   作为党的十八大之后召开的首个全国文化产业行政部门的工作会议,1月22日在江苏南通召开的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年会,在回顾总结2012年文化部和全国文化行政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并对2013年文化部和全国各地文化产业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全国文化产业 政策规划体系已初具框架

   2012年是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作为主管全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部门,文化部继续加强规划引导,制定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和《“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同时推动出台《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还牵头制定了《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努力为文化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2011年底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各地大大提高了对于文化工作尤其是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项目建设,形成了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记者注意到,2012年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产业政策规划年——全国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结合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陆续制定出台了各项政策规划,如江苏、河南、海南、黑龙江等地制定出台了本地“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浙江还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省级立法工作,编制了《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可行性调查报告和草案……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各地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可以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政策规划体系已初具框架。

   在这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划的推动下,各地文化部门也积极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如上海成立文化产业协同推进平台,整合全市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浙江省文化厅组织15家企业发起成立规模为1亿元的卓越浙商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拓宽了浙江省内优秀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甘肃、江西等地建立了文化产业季报统计制度,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全省产业发展情况……这些创新性的工作,对于推动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成效,也为“十二五”期间实现文化产业倍增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要把握好未来 20年的文化产业机遇期

   虽然文化产业现在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争先扶持的“宠儿”,并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在年会上,不少地方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却承认,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端人才缺乏,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有代表表示,只有破解了这些困难和问题,才能顺利实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

   “比如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方面,要把文化产业说清楚并不容易。在不少地方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中,彼此制定的文化产业分类体系的标准并不一致,以至于有的地方为了将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提高,将许多不相关的门类硬生生地加入文化产业统计中来。”在年会的分组讨论中,一些代表直指目前文化产业管理工作暴露出的突出问题。

   对此,文化部副部长王仲伟在年会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并且在今后的10年到20年,仍将持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这种机遇突出表现为: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持续增长有力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支撑;直接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快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放宽市场准入和简化行政审批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只有把握住机遇期,解决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才能为文化产业增长提供动力,才能实现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据了解,2012年,文化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财政拨款预算总额38.58亿元,落实2013年部门预算44.59亿元,比2012年初增加6.01亿元,增幅为15.58%,成为历年来安排预算最多的一年;落实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资金总额近3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有专家表示,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对文化产业形成巨额订单,直接拉动了产业发展,同时也对社会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可以预见的是,2013年公共文化投入的持续增长将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拉动效应。

    要以创新能力的提升 带动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会议指出,为了实现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紧紧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就要以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一方面要确立企业在文化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以适应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推进政策创新等。

   确立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此前已被多次提及,然而,据统计,目前我国本土企业中,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在文化企业中比例更低,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占到60%以上。对此,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表示,今后将重点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需求的研究,利用新兴产业对内容需求增加的特点,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文化创新的扶持力度,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作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与会的各级文化部门负责人也已深刻认识到,作为创新性做法的文化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合力构建文化金融体系,将逐步缓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将引导文化企业更加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使之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介绍,2013年文化部将在继续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深化推进部行合作机制、开展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试点、深化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等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召开2013文化金融大会。

   上海市有关方面一直致力于促进文化与金融对接,据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贝兆健介绍,上海文广新局将在此前与中国工商银行等八大银行签订“百亿授信”为上海影视产业在未来5年提供130亿元授信等措施的基础上,2013年继续推出系列措施推动上海发展成为全国文化金融中心。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