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协委员:建设文化强省,谱写美丽山东新篇章

中国文化报
2013-02-01 14:35:39

   建设文化强省,谱写美丽山东新篇章

   政协委员为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驻山东记者   宁昊然   陈丽媛

   1月30日,山东省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落下帷幕,为期6天半的会议中,来自不同行业的委员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文化艺术组39名委员和列席人员长期工作在戏曲、美术、舞蹈、文化产业等不同领域,他们争相发表自己对文化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人民政府咨询亢清泉首先指出:“过去戏曲是传承中国文化和道德伦理的主要载体,老百姓通过听戏、看戏了解历史。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不少地方戏淡化了。我们已做很多工作保护和传承地方戏,以后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已更名,但下一步学校工作还应规范化。”

   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华莹再次提出戏曲演员的断层问题,她在此前的诸多场合都提出过戏曲演员青黄不接的发展瓶颈。“艺术人才应该从小培养,唱念做打这些基本功必须从小练。年龄大了,胳膊腿儿都硬了就晚了。”

   “作为一名山东舞蹈人,能当选省政协委员,代表这个行业参政议政,我深感荣幸。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引起全社会对舞蹈的更多关注。”首次当选山东省政协委员的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李建国称。

   “大家都知道地方戏呈现逐渐减少和弱化的态势,山东地方民间舞蹈存在着更严重问题。”李建国认为,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各项文化资源要均衡发展。“山东民间舞蹈记载上有360多种,书中有记录的有147种,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20多种,例如山东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和商河鼓子秧歌三大秧歌。一个地方的区域性文化是最具标志性的名片,我们自己有这么丰富的舞蹈文化,却没有保护好、开发好。我的提案会首先着眼于基础的工作,就是保护和挖掘民间舞。”

   “山东省美术馆旧馆改造投入2亿元,新馆建设总投资6亿元,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现代美术馆。2010年之前,政府的财政支出只有20万元。到2012年投入2000万元,两年间政府支出增长100倍。”在山东省政协委员、省美术馆馆长徐青峰的发言中,首先列举了几个数字来说明这两年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他认为,目前山东美术发展面临着“有人才进不来,进来的留不下,原有的留不住”的难题。“据我所知,我省45岁以上的美术人才85%以上在北京有画室。”对此,他提出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项资金、设立青年艺术人才扶植基金等建议留住高层次人才。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长城梅地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百忠认为,在谈到文化产业时,广告业往往会被忽略。他说:“广告业是文化产业的特殊组成部分,但很多业内人士也不太清楚文化产业是什么。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国家对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我们公司专门请山东省委党校的教授授课。”

   作为山东三大历史文化之一的莒文化,近年来是个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教育组讨论中,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刘德增和山东大学教授王育济、曾振宇,聊城大学教授王云,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陈东,山东博物馆杨波等6名十一届省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设立山东省莒文化发展基金的建议》。他们建议,设立山东莒文化发展基金,为莒文化的深度挖掘、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必要条件,促进莒文化资源加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优势,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本次政协会议上,照例有许多海外顾问列席。他们作为山东人的老朋友,一直为山东和海外的文化交流做着努力。山东省政协海外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议员林启晖列席文化艺术组的讨论。去年的山东省两会上,林启晖曾专门和剪纸艺术家卢雪“对接”。今年参加山东省两会,他也有明确目标——把潍坊风筝带到香港。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戴小华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要饮水思源,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海外顾问都积极在海外弘扬传承中华文化。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推广。”

    陈中华:加大民营实体书店政策性扶持

    本报驻山东记者   陈丽媛

   日前,继集珍、作家、蕴秀、致远书店关闭之后,济南另一家已有18年历史的人文类民营实体书店——三联书店也“打包”搬家。民营书店的凋敝,非济南独有,而是一种全国性的现象。

   1月30日,2013年山东省两会初落帷幕,山东省政协委员、大众日报特派组记者、国家一级作家陈中华日前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提案:《政府应加大对民营实体书店的政策性扶持力度》。

   陈中华认为,民营实体书店停业与人文启蒙自觉认知基础弱、商业气氛畸形浓重造成的国人不读书、不买书、不藏书的国情密切相关。平日里,陈中华喜欢逛书店买书,更是三联书店的常客,“三联书店红火的时候,店里员工最多时达20多名,后来客人越来越少,一整天也没几个人光顾,关门前只有两名员工在照顾生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民营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冲击。“实体书店打到八五折,算上交税,基本上就不挣钱了。而网上书店可以打到五折,还包邮,他们可以不考虑图书本身的盈亏,而着眼于流量和销售业绩的累积,他们有强大的资本搞价格战,而民营实体书店根本无力招架。”陈中华表示,在电子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阅读,加之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欠缺力度,网上有大量盗版电子书论坛、书库等,使盗版电子书成为电子书下载主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许多手机及电脑上无需付费就可阅读他的小说即是明证。”

   民营书店是上世纪80年代后,率先被放开民营资本准入(包括批发和零售)的产物,曾红极一时,被称为“第二渠道”,不仅弥补了新华书店在品类、区域布局、销售快捷等方面的不足,并曾对新华书店业务构成重大冲击。陈中华认为,而今的倒闭潮必然会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和国民人文素质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他同时表示,尽管电子化趋势是必然,但书籍在多数情境下阅读方便,便于收藏、查阅、展览甚至传于后代,便于教授和记忆,便于打造家庭居室的文化氛围,这都是目前时尚的电子书、报难以取代的。“人文类民营实体书店倒闭也使许多习惯逛街购书者失去购物场和精神乐园。”

   目前,大部分民营实体书店依赖租房开店,房租高,再加上缺乏“准入”及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扶持,陷入微利或亏损泥潭。“如果没有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民营实体书店很难存活。”陈中华说。

   2012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规定在该市相关专项资金中,单独设立民营书店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民营书店机构连锁发展、拓展新营业场所。随后,上海市也宣布拿出500万元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公布扶持的小微纯民营书店25家。据报道,北京也拟出台对民营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

   “作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地,山东应该在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发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陈中华建议政府设立专门扶持基金,或将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列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项目中,或采取房租补贴、减免税、褒奖鼓励企业资助或入股等方式扶持民营实体书店。同时,调查利用网络等手段侵害知识产权的问题,并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严厉打击利用网络等的盗版行为,真正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从远处着眼,保证经济和文化事业长久健康发展。

   对于陈中华来说,台北的诚品书店是他最喜欢的一家书店,是台北的文化地标。“它处在台北最繁华地段,一天24小时营业,是岛外游人蜂涌的‘观光书店’,诚品书店香港分店开业20天120万人次造访,反映出这座城市的风景与品位。民营人文实体书店是文化风景,是精神载体,对文明及文化传播和营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价值已远超出了单纯书店的意义,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和一种生态的象征。”

    烧香祈福莫入误区

    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苏 锐

   每年春节期间,各地寺庙香火旺盛,人们在祥和的年味中烧香拜佛,祈福新年。但近年来,烧头香、大香等错误观念充斥民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污染了环境,造成了消防安全隐患,更对文物造成破坏。那么,去寺庙烧香是否真的越大越好、越粗越好?人们烧大香、粗香背后折射了怎样的文化心态?山东省两会期间,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部分宗教界政协委员。

    烧香并非佛教独有

   但凡去寺庙等宗教旅游景点游玩,烧香拜佛成为多数游客必须“走”的一道程序。久而久之,一提起烧香,多数人会以为是与佛教有关。“烧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项传统,它代表了一种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的融合,但烧香绝不是佛教所独有。”山东省政协委员、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济南市千佛山兴国禅寺住持弘庵告诉记者,对于佛教来说,烧香是礼拜神佛的一种方式,也存在为取其清雅而燃香的情况。

   烧香是中国民间习俗中的一件大事,以其普遍性、历史悠久、普及性而引人注目。弘庵告诉记者,除汉族人外,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也烧香,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处不烧。

   佛教文化与烧香息息相关。“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是佛教对香最普遍的阐述。佛家认为,香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山东省政协委员、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泰山碧霞祠管委会主任张诚达也表示,烧香是道院重要的日常活动之一,其来源于上古方术,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烧高香缘于商业驱动

   但凡去过寺庙的人,都会对庙里氤氲的烟雾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恰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民俗节日,寺庙里更是烟雾缭绕,甚至是乌烟瘴气。其源头,便是香炉里的种种大高香。

   “烧香的意义已被严重歪曲。”谈及近年来游客上山烧香的情景,弘庵唏嘘不已。“烧香拜佛,代表了对佛的一种虔诚之心,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但部分民众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就是香烧的越大越好、越粗越好、越高越好,这毫无依据。”弘庵表示,香仅是一种形式。人们通过烧香来表达虔诚之心,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方式被部分商人利用了,不断推出又粗又高的大香。“这样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只要烧的香越粗心越虔诚,其实根本不是。”

   弘庵告诉记者,现如今人们烧香时普遍存在交易心态,认为香烧得越多越好,回报也越多。而实际情况是,烧香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烧香拜佛时心是否归于安静,是否做到了“心、口、意”合一。“烧香必然要心静,‘心诚则灵’,香的大小与烧香人的心意不成比例。”弘庵说。

   张诚达也告诉记者,烧大香除了浪费自身钱财外,对寺庙文物也是一种破坏,还容易引发火灾、环境污染。“现在的大香动辄一米长,里面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燃烧后对空气的污染严重,对游客的身体也会造成伤害。”

    正确引导是关键

   “道家经典讲究‘道由心学,心假香传’,烧香烧的是‘心香’,而非大香、高香。”据张诚达介绍,初建于1009年的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每年游客近百万人,卖香利润达上百万元。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烧香观念,泰山碧霞祠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烧免费香”措施。“凡是到碧霞祠上香的游客,我们均免费提供上等的‘线香’。”张诚达表示,与大香相比,线香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有利于消除消防隐患,同时对文物保护有很大帮助。

    弘庵则表示,目前我国宗教场所的烧香活动,商业利益充斥其中,加强引导与监管非常必要。

   “让游客树立正确的上香观念很重要,浙江普陀山的经验可以借鉴。”张诚达告诉记者,2006年,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济、法雨、慧济和南海观音等寺庵张贴了《文明敬香公告》,劝敬香游客不要自带香棒纸钱入寺院,自觉做到文明敬香。

   春节临近,记者近日在济南市周边寺庙等宗教场所走访时发现,动辄上百元的大香、高香仍随处可见,不时有游客驻足购买,寺庙的香炉像一块肥沃的“灰土地”,种满了卖香商人的“贪心”与“私欲”。

    培育山东精神  同绘文化蓝图

   1月25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山东会堂开幕。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汇聚一堂,共绘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蓝图。会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代表山东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过去5年,山东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家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改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720亿元。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建设和展示活动获得好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今后5年山东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山东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谈及今年山东省的主要文化工作,姜大明表示,今年山东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深入实施“四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鲁剧、鲁版图书、齐鲁画派、山东地方戏等特色文化品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史志档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依法加强文物保护,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和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壮大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群,增强我省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工程和创意山东计划,促进文化与教育、科技、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已转制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1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山东会堂开幕。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800多名政协委员,审议十届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议政建言,选举产生十一届省政协领导班子。会上,山东省政协主席刘伟受政协第十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刘伟说,过去的5年中,十届省政协积极响应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号召,助推文化发展繁荣。组织实施重大文化学术工程,省市政协联动,汇集文史研究工作者,历时两年编纂完成集史料性、学术性、工具性、实用性于一体,十八卷1000多万字的《山东区域文化通览》,展示山东各地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风土民俗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编辑出版了“山东重要历史人物丛书”,启动了“百年山东”口述资料的录制。抓住事关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论证,提出的关于“打造齐鲁文化品牌、增强山东文化软实力”和“加快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案,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宗教文化积极作用、打造山东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办好第十一届全会、塑造齐鲁画派品牌、加快齐鲁文化英才和泰山学者人才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建议,被纳入文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鼓励支持政协委员投身文化建设实践,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文艺汇演、书画展览、联谊笔会等活动,会同有关部门为文艺界政协委员开展文学创作、影视制作和戏曲展演创造了良好条件。

   刘伟在报告中对新一届省政协提出了工作建议。他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围绕中共十八大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提前、六个更加”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紧紧抓住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齐鲁文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事关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视察、咨询论证和议政建言活动,努力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加强对提案、建议案、调研视察报告办理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确保委员履职成果落到实处。

    推动曲阜迈向文化强市

    ——访山东省人大代表、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

    记者:请给读者介绍一下济宁的“突破曲阜”文化建设战略?

   马平昌:曲阜有特殊的文化地位与良好的文化基础。济宁市委、市政府对“突破曲阜”这个问题非常慎重,专门组织力量在曲阜市开展系列调研,到4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进行考察学习,举办济宁文化发展高层研讨会进行深入论证,务求使制定的政策措施更有针对性、更科学、更有效。在总体把握上,坚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努力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根据曲阜的文化特色优势,将曲阜文化发展定位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儒学研究与文化交流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坚持“大家规划、名家设计”,力求达到规划上大气、设计上超前、布局上科学。

   二是坚持政策推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济宁文化强市建设指导委员会,从税收、土地、融资、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建立了联席会议、督导考核等各项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举办了北京文化旅游专题招商活动、第二届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大会和世界500强走进圣城等系列活动,签约、在建、在谈文化项目达到50多个,其中投资100亿元的尼山圣境项目、80亿元的鲁国故城国家遗址公园项目、36亿元的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组建了曲阜文化发展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创意创业平台;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把文化元素更多地植入旅游产业,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增强曲阜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积极发展文化演艺、影视制作、数字动漫、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记者:今年济宁市打算如何加快向文化强市迈进的步伐?

   马平昌: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正在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要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和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这为济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济宁文化发展搞上去,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拓展深化文化建设“突破曲阜”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战略部署,深化文化“突破曲阜”战略,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牵动,加大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力度,以文化引领、融合、催生经济转型发展,打造全国、全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新高地,到2017年力争曲阜地方文化产业总值突破150亿元,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0%以上。

   二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运作孔子文化品牌,提升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举办层次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搞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开展优秀经典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使更多的孩子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孔孟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时代风采。

   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构建10—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以便民利民为标准,逐步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群众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四是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支撑,集中抓好30个重点文化企业、2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壮大,下决心培育一批传媒、演艺、出版、旅游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实施鲁国故城国家遗址公园、尼山圣境、微山湖国际旅游度假岛、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兖州兴隆文化园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五年内全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宣)

    文化特区不是旅游景区

    本报讯 1月28日,在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成为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又一个新名词时,山东省政协委员曾振宇提出建议,建设文化特区不是建立一个文化建筑旅游区,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

   曾振宇告诉记者,2012年12月5日,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签署《关于合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框架协议》,其中建设曲阜中国“文化特区”已纳入议事日程。但由于国内不少文化景区最终都成为助推旅游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平台,并没有真正的“文化”在里面。这让他对曲阜中国“文化特区”的建设非常关注,希望这里的文化味更浓一些。

   “不要把文化‘装进’博物馆,人们旅游一趟就忘记了,而要存放在人们心里。”曾振宇说:“用文化特区承载中国普世文化,可以有多种方式,希望通过这个特区,让国人重新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张榕博)

    山东省人大代表、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

   今年烟台将精心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二届烟台艺术节,展示烟台特色文化,打造胶东文化龙头城市,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山东省人大代表、泰安市委书记李洪峰

   今年,泰安将继续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对于在建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建立完善项目工程推进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按预定时间投入运营。目前,泰安正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定向招商,争取年内有一批新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在引进的同时,加强对本地文化企业的培育,加快发展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山东省人大代表、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务锋

   临沂市今年推进城镇化将融入更多文化元素,突出风格特色。做靓“魅力城区”,彰显“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特色;鼓励县城体现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建设27个古典风韵、39个山水生态、17个红色风情和35个现代中式小城镇,打造一批“百年小镇”。

    刘德龙:尽快设立民俗文化陈列馆

    本报驻山东记者   宁昊然

   扑灰年画、雕刻葫芦、高密剪纸、筷笼子、面塑、老式家具……在济南大学西校区有这样一处安静的四合院,院落里的几间屋子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民俗制品。自2012年10月20日开馆以来,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每个周末对外开放,向市民展出山东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

   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建立的积极推动者、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今年的提案仍然是建立省级和地方民俗文化陈列馆、民俗文化园区。早在2010年的山东省两会上,刘德龙等10名政协委员就联合提出了建立山东民俗博物馆的建议。

   建立山东民俗博物馆,一直是山东民俗学界老中青三代人长期以来共同的梦想。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刘德龙的心中就有了这个想法。“20世纪80年代,我在省委宣传部从事全省移风易俗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所谓的旧风俗应该被科学辩证地分析对待,不能把所有的习俗都作为糟粕来扫除。90年代初期我负责《山东省民俗志》的编撰,我们做了大量田野作业。当看到为数不少的民俗文物大量湮没、散失,传统民居被拆掉,民俗事象濒临灭绝时,我感到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民俗博物馆。”刘德龙对记者说。

   一直以来民俗博物馆的筹建几经波折、困难重重。到2006年,刘德龙积极争取到党政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支持,筹措经费,选择馆址,收集民俗文物,带领省民俗学会进入实质性筹备工作,众多民俗学者也以不同方式不断地为早日建立一个山东省民俗博物馆奔走。直至济南大学主动提供馆址土地并协助学会进行基建工作,许多会员、民间收藏家和一些民间艺人积极参与,主动提供民俗文物,才使这一梦想最终变成了现实。

   刘德龙介绍,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的展品并不固定,经常更新、换展、轮展。“受限于陈列面积太小,600平方米的空间展示不了多少东西,就只能轮流展示。所以民俗馆建成取名的时候没敢叫民俗博物馆这么大的名字,就取了民俗文化陈列馆这样的名字。”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除了具有陈列功能,还有科研功能。省民俗学会和济南大学在此共建民俗与非遗研究基地,下一步在校的科研人员和校外的科研人员将组成科研队伍,进行民俗和非遗方面的研究。

   “现在全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建立了民俗(民族)博物馆或陈列馆,市、县两级的这类展馆也已经数以千记。遗憾的是,在山东这样一个农耕民俗文化大省,不但没有省级的这类场馆,市级公办的也只有菏泽市一家。县级只有高密等寥寥数家是在博物馆、文化馆等场馆中设立了相关展区。即使济南大学的民俗文化陈列馆,也是由省民俗学会和济南大学合办的,性质属于民办。”刘德龙认为,这种状况与山东文化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而且因为许多文物、器物和口承文化事象大都面临“灭顶之灾”,建立省级民俗文化陈列馆和市、县级民俗文化陈列馆或民俗文化园区迫在眉睫。

   针对这种情况,刘德龙提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把这个问题列入山东省文化建设的规划,早日立项,尽快付诸实施。各级有关部门在陈列馆或园区建设之前,就应着手收集民俗文物、器物,搜集整理各方面民俗事象。这样既可抢在这类物品和事象湮灭之前集中起来,不致散失,也可根据资源多寡,在规划建设或改造相关场馆时量体裁衣。

   另外,为防止像外地和山东省有些古村镇、古街道在保护、修复或重建过程中打着保护旗号实则破坏的现象发生,刘德龙建议,在民俗文化场馆或园区立项、规划、建设、改造、布展等各个环节,主管部门或投资商都应充分采纳真正熟悉相关学术理论和实际的专家学者的意见,请他们进行学术指导甚至直接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和布展;那些口头传承的民俗事象的收集整理和使用,要有专家学者深度参与。

    徐青峰:改善山东美术馆生态环境

    本报驻山东记者   宁昊然

   “目前,全球进入美术馆时代,全球每年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人数已超过电影院和足球比赛观众的总和。但山东省的美术馆整体数量偏少,发展不均。”1月26日,山东省政协委员、省美术馆馆长徐青峰在文化艺术组分组讨论时指出。

   随着当今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日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术馆在促进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建立良好艺术创作机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徐青峰介绍,在当前我国的美术生态中,艺术院校的职能是实施美育教育,美术家协会的职能是组织活动,画廊经营字画,而美术馆是代表政府对美术品进行研究、收藏、陈列、展览、教育推广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它被赋予了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进行定位的职责,在美术生态链条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对美术馆的专业化建设及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视日益加强,一些大型公益美术馆相继建成使用或已列入建设规划,美术馆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民营美术馆也在蓬勃兴起,美术馆格局正在进一步完善,美术馆履行专业职能的能力及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山东省的美术馆事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以“十艺节”为契机,山东省迎来了文化场馆建设的高峰期。17个地市大都立项新建或改造文化场馆。到2013年10月,山东的“三馆”建设应在全国前列。

   但是美术馆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徐青峰介绍,由于山东省起步比较晚,欠账太多,发展也不平衡,整体上与美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与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

   “目前,山东省除了省美术馆之外,仅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个市级美术馆,东营和日照两市美术馆项目已经立项,除此之外的11个地市尚没有自己的美术馆,特别是鲁南、鲁西南地区没有一座市级美术馆,数量不足,分布也不均的情况比较突出。”徐青峰称。

   徐青峰对记者介绍:“美国的美术博物馆数量约有5000座,6万人口以上的小城镇大都建有美术馆或博物馆。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已有美术馆、博物馆2000余家,仅在东京就达188家。瑞士全国人口只有700万,与济南市大体相当,但却拥有各类美术馆600座。我们国家对美术馆的规划是到2020年,达到每25万人拥有一座,我们离这个要求还很远。”

   针对山东省美术馆现存的问题,他在提案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他认为,要加强美术馆硬件建设,实现总体布局合理。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国有美术馆数量少,且分布极不平衡。各地政府应该把美术馆的建设纳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应该在两年内,全省17个地市都建立美术馆,5年内,县级市也要配备自己的美术馆。通过有效规划,建成以省级美术馆为龙头,市级美术馆为主,区(县)级美术馆和社会民间美术馆为辅,以及大、中、小规模有机结合的公益性美术馆服务网络,以合理的分布区域和广泛的辐射面使人民得到艺术享受。

   另外,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兼具服务功能。山东省美术馆新馆在功能建设上进行了诸多改进。“根据去年参观卢浮宫得到的经验,我们对山东美术馆新馆建设的厕所蹲位进行改进,设计为男女比例一比二。”徐青峰说,“力图让观众参观的更加舒适,心情更加愉悦。”

    王华莹:多方扶持民营剧团发展

    本报驻山东记者   陈丽媛

   当前,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省地方戏呈现可喜的发展态势,但也遇到了院团投入不足、演出市场不断萎缩、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两会期间,记者就相关问题对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华莹进行了采访。

    多方扶持民营剧团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有300多个常年演出的民营剧团,从业人员1.5万余名,平均每年演出6个月,每个月80多场,全省民营剧团每年演出达14.4万余场,为8000余万人次的农民带去艺术享受,民营剧团在全省演出市场的占有率近90%。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舞台,民营剧团靠着这种‘大篷车’精神,常年活跃在村镇、边远山区,如烂漫的山花开遍山东的许多乡村山坳,成为我省演出市场的生力军。”王华莹说,民营剧团“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这种灵活的机制激励着他们去开拓市场、吸引观众。

   民营剧团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在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王华莹认为,在政策覆盖、艺术赛事、剧目评奖、职称评审等方面应该对民营剧团一视同仁;针对民营剧团创作能力欠缺的问题,还应组织剧作家为民营剧团编写、整理剧本,创作适合农村演出的新剧本、小演唱等。“最重要的还是资金扶持。”王华莹说,“应着重扶持艺术水平较高的民营剧团,创演新剧目,参加全国性戏剧比赛,并争取获奖,以此激励民营剧团的发展和繁荣。对管理机制好,演出水平高,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民营剧团给予一定扶持奖励,以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办好青年戏曲演员研修班

   由于剧种和剧团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恶化,部分剧种也面临人才断层危机。为发掘培养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为山东戏曲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011年10月首届山东省青年戏曲演员研修班举办,在山东戏曲界引起了不小反响。

   “回忆起第一届的25名学员,我非常感动。”王华莹说,第一期研修班学习期间,曾先后邀请了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玉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孙毓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若琳等名家授课。“学生们之前都没见过这些大家,所以他们都非常兴奋。孙毓敏来讲‘毛氏发声法’的时候,有些演员,特别是一些地方演员根本就不知道‘毛氏发声法’是怎么回事儿,但听了之后颇受启发。再者,薛若琳老师用极短的时间把整个戏曲的脉络给学生们梳理了一遍,让学生们知道戏曲是有故乡的。”

   “第一期研修班汇报演出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很纳闷,山东的戏曲演员都长得挺漂亮,为什么化上妆之后都那么难看呢?所以第二期研修班的一个重点就是教演员化妆。”王华莹表示,第二次汇报演出,学生们的化妆要比第一期漂亮得多。“所以,我们一直在实践中进步着。”王华莹透露,今年4月研修班还要接着办第三期,不但要办地方戏研修班,还要办流派班的研修班,拟请京剧艺术名家刘长瑜来济南讲述荀派艺术。

    地方戏具有特殊生命力

   地方戏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过去老百姓没文化,就是通过看戏,学做人处事的道理,比如,《姊妹易嫁》声讨了嫌贫爱富,《墙头记》劝人孝顺父母,《王华买爹》说吃亏是福,《罗成算卦》告诫做人要厚道……

   “大路上来了我陈士铎,赶会赶了三天多。想起来东庄上唱的那台戏哟,有几出唱得还真不错。头一天唱的三国戏,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第二天唱的七月七,牛郎织女会天河。黑头的嗓子实在大,十里路以外都听得着。有个小旦唱得好呀,外号就叫人人学……”

   这出戏是柳琴戏《喝面叶》中的选段,是以前鲁南地区红白喜事、庆生祝寿的“主打歌”。“据那里的老人们回忆,只要村里的大喇叭一响,地里干活的庄稼汉、忙乎家务的妇女、闲着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都会跟着哼唱。这说明山东地方戏曲有着特殊的生命力,老百姓也需求这样的感官享受。”王华莹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