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调查报告

中国文化报
2013-02-16 14:55:43

   美国发布“新媒体与博物馆观众参与”调查报告

   数字技术提升博物馆社会融入度

    李慧君  编译

    四、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占据一席之地

    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联通性已得到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认同。

    ★24%的机构表示他们已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程序向观众提供信息;

    ★17%的机构应用此类程序协调本机构工作;

    ★15%的机构应用此类程序售票或提供观众服务;

    ★5%的机构应用此类程序进行员工培训。

    五、新技术提高了藏品的可及性

   举办展览与活动是很多艺术机构的基本职能。调查机构中,94%表示他们举办有现场展览或活动,29%表示他们也举办在线活动和虚拟展览。

   当问及近几年机构是否提高在线活动和展览的数量时,86%的受访机构给予了肯定答复。其中,

    ★81%的机构近期就上传了活动或藏品展览视频;

    ★15%的机构开设有虚拟展览。

    六、新挑战:经费获取与员工能力

   当问及所在博物馆在引进这些数字技术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时,大部分提到了经费、人员配备、员工能力、人力和时间资源等问题。

   拥有开明、鼓励创新、有创见的领导和勇于尝试、智慧、有创造力的员工是博物馆的最大幸事。我们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上需非常谨慎,一定要秉持“技术为机构使命服务”的原则。如果无法获取增加新员工的资源,数字项目一般会由现有的工作人员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员工不断地接纳新思想,顺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尽管近半数(49%)的机构已经获取资金来开发网站、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但依然有很多机构坦言通过传统途径很难获取或维持资金支持。很多情况下,当机构获取数量少且需经过繁杂程序的经费时(通常在申请后6个月至12个月),原先的理念和市场需求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七、主要担忧和前景

   关于新技术的潜在负面影响,博物馆等机构最大的担忧是缺乏有效利用社交媒体的人力资源(74%的机构认为如此)。

    除此之外,其他比例较高的担忧还包括:

    ★40%的机构同意“数字技术分散了观众对现场活动的注意力”的说法;

    ★22%的机构同意“数字技术降低了观众实地参与活动的数量”的说法;

   ★37%的机构“强烈赞同”(另有34%的机构“部分赞同”)“手机响铃、观众发短信等数字技术相关行为对现场活动造成干扰”的说法。

   另外,随着各种工具和应用程序层出不穷,观众对内容和即时分享的需求越来越高……博物馆担心观众对机构的期待也会不断提高。

   观众已经从原先的“进行参观活动”转变为“领略参观体验”,他们希望在购票、出行、停车、服务、展览质量、离开等过程中都有全新的感受,并且在未来10年内,这种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总体而言,数字技术对提高博物馆可及性、促进与观众和赞助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大有裨益。“尽管博物馆会面临人力、财力等多方面问题,但仍需继续在工作中引进和应用最合适的数字技术,因为数字技术将会是这个行业未来30年的主要变化因素。”一位受访者如是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