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百老汇”呼唤更多本土优秀原创音乐剧

新闻晚报
2013-02-17 14:41:09

   古典艺术难成气候,娱乐明星透支了市场,唯独音乐剧犹如演出市场里傲雪之梅。一开年,沪上几大演出机构就同时瞄准了方兴未艾的音乐剧市场。在继中文版的《妈妈咪呀!》和《猫》之后,亚洲联创将于今年暑期同时推出两台原创音乐剧;话剧艺术中心将创排音乐剧版的《雾都孤儿》;文化广场将于年末引进原版的《剧院魅影》。此外,中文版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也在为最终花落谁家和档期而斡旋。

    谁都看好这块“香饽饽”

   已连续两年霸占了上海大剧院暑期档的亚洲联创,大有接班音乐剧市场领军者的气势。由于今年3月大剧院将开始长达半年的闭门大修,这也意味着延续了11年的“每年夏天上大剧院看一部音乐剧”的传统将被迫中断。那这个暑假,上哪儿看音乐剧呢?亚洲联创的总经理田元向记者透露,正在全国巡演的中文版《妈妈咪呀!》,将于今年8月重返上海文化广场,连演32场。不过,对于亚洲联创而言,今年的重头戏将是两部原创剧目,同时他们也正与多家剧场进行长期合作运营的洽谈,使两部原创音乐剧能实现长期驻场演出。

   沪上几大主流院团和剧院也都开始架起了炉灶。文化广场将于年末引进原版的《剧院魅影》,并论证中文版《巴黎圣母院》的计划,而包括上海大剧院在内的多家演出机构都在斡旋《悲惨世界》中文版的落地。市场的繁荣也使得幕后的争夺变得更加地惨烈,相比争抢引进或改编国外经典音乐剧,打造原创剧目才是最后赢得市场真正的“王牌”。

    “人才荒”成了市场瓶颈

   亚洲联创今年推出的两台原创剧目,除了上海以外,还将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同时上演,预计要招募几十位音乐剧演员,以及与此规模相当的幕后团队。同时,中文版的《妈妈咪呀!》和《猫》还要继续国内的巡演,班底无法循环利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人才”:“国内音乐剧演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声乐能力,与市场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声乐永远是音乐剧演员面临的第一关。《猫》中有很多上音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厚的声乐功底让他们在台上塑造角色时更加得心应手。”

   中文版《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落地已在日程之上,但相比成本投入和市场回收的担心,人才问题更迫在眉睫,对专业院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田元指出,国内音乐剧演员的职业素养和自我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我在伦敦西区看戏,坐在第一排,人家已经演了几十场了,但演员一上台,每一个动作和神态都能让你感觉到他们的专注和敬业,情绪非常饱满。在这一点上,我们演员稳定性和敬业度差距还很大。”音乐剧一演就是几十场上百场,演员如何保持自己最佳的状态,又是一个更高层面的问题。

    院校希望市场更多宽容

   作为院校方的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副主任王作欣教授则认为,人才的短缺,一部分原因是现在国内的音乐剧教学体系确实与市场衔接存在一定的脱节,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目前的市场对演员还缺乏足够的宽容度,当中还需要磨合的过程。

   目前,国内音乐剧人才市场的供给基本来自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一些院校。王作欣表示,以往这几所院校的学生各有擅长,音乐、表演和舞蹈的优势都很明显,现在每所学校都增加了自己相对短板的课程和课时的安排,“但音乐剧演员的培养,绝对不是学校所能独立完成的。”至于演员的职业素养,更牵涉到一个人对其事业的认同,一个行业的规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王作欣指出,国内的音乐剧才刚起步,演员对这个行业未来还缺乏安全感,但反过来,如果一个演员不能很好地把握现在,而以短视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那么他只会渐渐地被这个市场淘汰,结果是越来越没安全感。“其实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各方都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抱着更多的理解和沟通的态度,将这个作为事业而不是一份工作。 ”

   王作欣表示,院校也意识到舞台经验的重要性,并开始投入资金用于加强剧目课的整合和排练原创剧目,给学生更多锻炼的平台,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到真正的舞台上去实践,去检验。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