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侨乡的年味

中国文化报
2013-02-19 15:17:41

    刘利元

   农历癸巳年正月初一上午,我与文广新局班子成员一起到江门市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与一线工作人员一起过年。

   10点整准时出发,先到五邑图书馆。我心想,大年初一,哪会有读者。不料去了之后发现,在图书馆阅览大厅有一群老年读者在读书看报。馆长告诉我们,这些人是铁杆读者,今天早晨还没开门他们就已经早早在这里守候了。

   之后,我们步行去江门文化馆。途经古劳咏春拳会,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春温五邑跃小龙”,下联是“咏赞武乡飞大侠”,十分有趣,但还需斟酌。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人说“中国华侨看广东,广东华侨看江门”。江门下辖的新会、台山、鹤山、开平、恩平5个县区俗称五邑,江门五邑的常住人口445万,居住在海外和港澳的同胞有将近400万人,一直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说法。咏春拳的创始人梁赞是鹤山古劳人,蔡李佛拳的创始人陈享是新会京梅村人,但将江门称为“武乡”似乎不太贴切,应该改为“侨乡”。教咏春拳的黄师傅,在我调到市文广新局前已经在江门文化城体育场安营扎寨了,此时正坐在门口的茶台前泡功夫茶等着前来练武的徒弟。

   来到江门美术馆时,这里正举办“五邑名人画展”,展出陈丹青、黄云、黄新波等名家的画作,水平很高,难得一见。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里,游客们三五成群、携老扶幼,正在品味江门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爱国爱乡情系桑梓的感人历史。

   江门粤剧团已经外出演出了。腊月里江门粤剧团在东湖影剧院连唱了6天粤剧,免费向市民发票,场场爆满。每次演出到得稍晚一点儿,座位就被人“霸占”了。一个个老粤剧迷在这个时候根本不跟你讲道理,说你另寻地儿吧。楼下找不着座位,楼上也没有座位,只好坐在过道的楼梯上看。

   大年初一走鸿运,不走回头路。返回途中,我们绕了点路,从东华路上江华路,转水南路后回到港口路文化城。一路上我的脑海里过电影似地回想春节期间精彩的文化生活,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已经全部覆盖,送戏下乡与送电影进广场、进工厂都已经做了细致安排。有人演戏,还得有人看戏,侨乡人民确实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自觉。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