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文化建设印象

中国文化报
2013-02-21 13:36:13

    曲水流觞奏和韵

   ——吴江文化建设印象

    侯  杰

   吴江,一个在中国地图上微乎其微的地方,却是一个闻名于中外的所在。70多年前,我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以自己家乡吴江的小村庄江村为题,剖析了整个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写成了著名的社会学著作《江村经济》,吴江因而成为观察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窗口。而今天的吴江,不仅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标杆,也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

   2013年1月26日,《中国文化报·大运河文化专刊》执行主编应晓萍带领记者深入运河沿线城市,开展文化媒体走基层的系列活动,专程到吴江进行大运河申遗采访。吴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斌华,吴江区文广新局、文物局副局长秦志刚,吴江区作协副主席朱萸,文物科科长朱预浩等领导热情简要地介绍了吴江在2012年大运河申遗工作的主要成果,共同展望2013年的工作愿景,深入细化、探讨双方合作的内容,大力推进大运河世界申遗的步伐。

   冬日的江南,依旧是温和的。汽车行驶在吴江干净整齐的道路上,放眼四望,感觉传统中透着强烈的现代气息,繁荣却不喧闹,一派祥和宁静。古老的运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静静地流淌,仿佛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平稳却非常有力。

   按照江苏省的发展规划,吴江于2012年9月成为苏州的一个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斌华,一个生于吴江、长于吴江的男人,温和敦厚中蕴含着进取和才干,从与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了吴江文化建设的概貌。

   吴江一直把文化建设作为民生福祉的一项重大工程大力推进,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领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近5年来,吴江的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20%以上,而文化事业经费平均增长比例大于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在公共文化设施上,吴江将市、镇、村3级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先后投资8亿元,建成吴江图书馆、市文化中心、吴江博物馆、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吴江人民剧院、汾湖文化艺术中心等,农家书屋在全市实现全覆盖。

   “吴江区域文化联动”项目是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以广场文艺联演为主要载体,同时开展电影联映、书画联展、优秀社团联评、文艺创作联动和理论研究联动。从最初的“三镇”联动起步,发展为“十镇”联动、“长三角”区域联动,一直到2010年的京杭大运河(江苏)区域联动。“吴江区域文化联动”项目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领域的一大品牌。9年来,吴江市共举行大型文艺巡演200多场,参演人员2.3万多人次,观众达100多万人次。2011年,“区域文化联动”通过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验收,成为第一个结项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也是第一个县级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同年,“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又被列入2011年度12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之一。吴江历来是多元文化交流、汇集之地。苏州的昆曲、评弹,苏锡常地区的锡剧,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还有京剧、黄梅戏等多种戏曲剧种,在吴江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戏曲文化活动深受吴江百姓的欢迎。吴江市委、市政府与江苏省戏剧学校合作,创造性地提出在吴江市实施戏曲文化生态建设工程,并依据地方戏曲这一地方性、口述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性,形成保护性建设、传承性建设、普及性建设、提高性建设、服务性建设五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理念,使吴江市戏曲文化生态建设与凝聚民心乡情有机结合、与育人惠民有机结合、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

   文化部从2009年起启动实施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到2012年,吴江已拥有3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一个县级市能连续承担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较为少见,被业内称为“吴江现象”。

   2010年,吴江正式启动“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试点创建。通过对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资源整合,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为农村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吴江是苏州“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创建的首批试点建设单位。经过两年努力,“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更新软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化队伍、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开展惠民服务活动等,使文化服务走进了吴江的千家万户。目前已全面完成全区总分馆建设,全区共向农村发放借书证2600余张,村一级借阅量从0册上升到了23795册,在基层百姓中掀起了一股阅读之风。与何部长谈话中听到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文化在吴江的魅力:他到一个乡检查工作时,看见一个三轮车夫中午休息时,到图书馆借书看;清晨,在居民区里,发现男女老少捧着书本阅读的人很多。

   在文化建设上,吴江对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也十分重视。据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朱晓红介绍,吴江通过积极申报有关场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选定专门传承人、努力扩大传承队伍、创建硬件设施,为保护提供必要的条件、编辑出版有关书籍及对重点项目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式保护等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很大成效。现有吴江区级非遗名录3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苏州市级10项;确定吴江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4位,其中国家级1位、省级1位、苏州市级4位。吴江还正式出版了《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集中展示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可谓是吴江的母亲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沿岸分布着众多的文物遗存,如运河古纤道、三里桥、安德桥、安民桥等,其中运河古纤道现为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唯一保存的古堤岸工程设施,已被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批申报项目。据区文广新局、文物局副局长秦志刚及文物科科长朱预浩介绍,为支持和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吴江开展了一系列吴江段大运河及沿岸遗产点的保护工作。根据运河古纤道的现状,制定了《吴江运河古纤道修缮方案》,并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同时,为配合东太湖大道运河大桥公园建设,制定了《运河吴江段(垦田段至大桥工地段)古纤道驳岸维修保护补充方案》,拟定还原该段古纤道的历史风貌并整治环境。为配合苏南运河航道“四改三”工程,正分批分期逐步完成对整个运河古纤道的保护修缮工程。不久,古运河畔将重现“纤夫之路”。

    宋代诗人陈尧佐有诗:“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今日的吴江,让人留恋的已不仅仅是鲈鱼,更是吴江人用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谱写的经济、文化的时代强音。作为发展的软实力,我们相信吴江的文化事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