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运河建设印象

中国文化报
2013-02-21 13:37:09

    千年古城孕辉煌

   ——淮安运河建设印象

   

淮安府署

   

中国漕运博物馆

    潘明月/文    李道国/摄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这是明代诗人姚广孝在《淮安览古》中的诗句。淮安历代名人辈出,灿若群星,仅举国皆知无人不晓的就有汉时三杰之一的著名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此外,还有创汉赋文体写出名赋《七发》的枚乘和他的儿子枚皋、晚唐著名诗人赵嘏、宋代巾帼英雄梁红玉、近代国学大师罗振玉、清初朴学大师阎若璩、清代“杨州八怪”之一的画家边寿民、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清末著名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清初著名文言小说《剪灯新话》作者瞿佑、著名弹词《笔生花》作者晚清才女邱心如、当代著名爱国人士李公朴,当代京剧大师周信芳……《水浒传》的作者虽非淮安人,但他避难迁居淮安,闭门写出了这部伟大著作,最后客死淮安,葬在淮安,也算是淮安人。《窦娥冤》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关汉卿在写作时曾到这里寻访过。

   淮安不仅是一座人才辈出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运河古城,她与京杭大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春节前夕,在《中国文化报·大运河文化专刊》执行主编应晓萍带队下,我们一行4人来到淮安,对淮安大运河沿线古迹进行了两天的考察,并进行了专题采访。在淮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舜同、文广新局局长杨文杰的陪同考察下,我们与淮安区亲密接触,充分感受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散发的魅力与文化底蕴。

   在淮安区区委宣传部朱天羽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中国漕运博物馆,这是目前楚州区漕运总督部院遗址上国内唯一反映漕运历史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而具有千年历史的淮安府署,从高处俯瞰,犹如微缩版的紫禁城;我们还在原汁原味的美丽古镇——“河下古镇”进行了考察。河下素有“中国进士之乡”美称。走进河下,这里与众多江南古镇一样,那一条条石板路、一个个古街巷、一处处旧民宅、一家家老作坊、一座座拱形桥……无不让人感受她悠久的历史。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河下古镇如同三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淮安文化旅游版图上,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来客。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淮安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线路最长的人工河流。由南至北,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途径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全长1794千米,历2500余年,现在还能通航的里程仍有1100多公里。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南北走向,与长城组成一个遒劲的“人”字,横跨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可谓蔚为壮观,叹为观止。据说,这两项中国人民用双手和智慧创造的人类奇迹、伟大工程,突显了中国人的两大精神体系:一是长城的“守”的思想,即被后人称为“墨守成规”的墨家思想。第二个就是运河的开放、包容、交融、汇通的精神体系。运河作为中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动脉,其对中国经贸、政治、民族繁荣、南北文化的交会,起着极其重要的枢纽作用。可谓是中华巨工、人间奇伟,所聚东方之极美、世人之眼球,空前,繁华。它是中华民族与全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同时,也凸显着世界文明的变迁。

   淮安坐落在一片大平原上,照说一马平川的地方是平淡无奇的,在这样的平淡之处不会是人烟辐凑、人文荟萃的,但有了这条大运河就不一样了。历几个朝代、越上千年,京杭大运河都是南北交通大动脉。几个朝代建都于北方,尤其是自元代以来都建都于北京,各代都要从富庶的江南输来稻粱。那时没有纵贯南北的铁路,全靠大运河运输,这就在运河的重要地段形成了经济发达、人文昌盛的诸多城市。淮安的兴盛与运河息息相关。淮安是大运河的关键地段,史称“南北襟喉,江淮要冲”,黄、淮、沂、沭、颍、涡、濉、泗、汴、洪泽湖等河流、湖泊交汇于此。可以说运河的盛衰和淮安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运河就和淮安相伴相生。2500年的大运河发展史、封建社会赋予大运河的独特职能和地位、淮安独特的地理位置,给淮安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运河遗产。淮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运河给予的,曾经因为其在黄、淮、运河道治理、漕船制造、淮北盐集散、漕粮运输、粮食储备等方面的显赫地位而成为运河沿线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的四大名都之一,这奠定了淮安运河之都的地位。运河孕育了淮安一代又一代人民,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华美的历史篇章。

   淮安最有名的还是淮扬菜,有歌赋:雏牛之腴,菜以笋蒲。楚苗之食,安胡之饭。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小饭大啜,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淮安作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治所,紧依其旁的河下古镇自然是官宦钦差、文人学士、商贾游客的集聚之地,这就大大地刺激了它的饮食文化。因此,这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点、菜肴。文楼汤包是举世仅有的绝妙点心,做工复杂、面皮削薄、透明嫩活、汤味鲜美。有民谣曰:“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鲜馅味美,入喉顿觉身心爽。”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河下岳家茶馓,产生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一直流传至今。茶馓是用上白精面发酵后,加入盐水、白糖等配料,先揪成面条用菜油相拌盘入盆中,然后再拉成线一样的细丝,可绕成梳子形、菊花形、扇子形等式样,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色泽嫩黄。淮安人能烹制出上百成千道淮扬菜,高明的厨师用长鱼做出108道鱼宴。加上淮安古河酒业推出的“百年漕运”浓香型白酒,使淮扬菜锦上添花。

   淮安因运河而生,运河因淮安而显妙曼。枕河而居,淮安就像一壶清茶,水云缭绕,芬芳至今。一切金戈铁马、鼓角铮鸣消融在兵仙韩信的韬略之中;无论是天宫地府还是西天龙宫,在文学大师吴承恩演出的西游中都惟妙惟肖地直抒现实人间。运河水川流不息,它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繁荣,更多的是对前驱者的崇敬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走近古运河,解读历史,感受文化的浩瀚与沧桑,总有一种沉重而又悠远的历史情结,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