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海外推广启示:政府支持不可缺

新华网
2013-02-21 15:20:42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17日闭幕。本届电影节共有10余部中国影片参展,但无一获奖。而在与电影节同期举行的欧洲电影市场上,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电影推广力度明显不足。中国电影走出去,内容很重要,但推广也不可轻视。在这方面,德国等一些国家的经验似乎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欧洲电影市场每年与柏林电影节同期举办,是每年“开市”最早的大型电影市场,也是欧洲重要的电影交易平台之一。今年的欧洲电影市场共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参展团和8000余名电影专业人士参加,放映各国影片1000多部。主办方登记的前来购买电影版权的各国商业代表逾1700名。

   在欧洲电影市场的主会场,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官方电影推介机构均租设了专门的综合展台,宣传本国最新出品的电影和本国的电影发展现状,同时提供场地,方便本国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企业与外国合作伙伴洽谈。而中国电影的展台在主会场难觅踪迹。在规模较小的分会场,仅有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设了一个10平米左右的展位,集中推介15部儿童电影。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说,或许是因为每年柏林电影节的时间与中国春节冲突,不少中国电影企业不愿意到此设展。而据北京天画画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城介绍,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韩国釜山电影节上,也没有看到中国有像德国、法国那样由官方机构设立的大型集体展台。

   杨城说,现在不少年轻电影人和中小型电影公司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走向国际市场,也有好的作品能够向市场推广,但实际操作时找不到足够的支持,“也不知道去找谁帮忙”,只能自己“单打独斗”。

   侯克明证实了杨城的说法。他说,以儿童片为例,现在中国每年制作儿童电影五六十部,制片公司多比较年轻,虽然有好作品,也有把电影推广出去的愿望,但由于自身规模有限,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技术实力都不足,靠自己单独走出去有一定难度。

   侯克明认为,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被国外市场接受,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推广上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应为中小电影公司和制片商进行适当的国际市场培训,为中外电影合拍洽谈创造机会,也可以在各大电影节设置展台,帮助推广中国电影。

   在中国一些电影企业和电影人艰难向国际市场迈进的同时,他们的许多国外同行却早已在享受着让他们羡慕不已的“高待遇”。

   在今年欧洲电影市场设立官方展位的多为各国的电影推广机构。这些机构有政府资金支持,由行业协会、私营企业等合办,为非营利组织。

   德国官方电影推广机构名为“德国电影服务与营销公司”。这一非营利机构成立于1954年,股东包括德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德国电影出口商协会、德国联邦电影委员会等。德国联邦政府文化与媒体事务专员办公室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德国电影服务与营销公司在推广德国电影方面不遗余力。它为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德国电影提供字幕翻译支持,并为德国电影发行商提供市场营销帮助。同时,它为希望参加国际电影节和电影市场的德国影片、制片商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在各大电影节设立综合展台,方便德国电影制作和销售公司参展。它还与歌德学院等对外文化推广机构合作,在全球各地举办德国电影节,展映德国最新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等,使外国公众更加了解德国电影。

   它资助外国发行商的做法也让许多人津津乐道。这一措施始于2005年,旨在促进德国电影在外国市场的发行和放映。外国发行商如果在其本国发行德国最新的故事片或纪录片,可申请获得每部电影最高5万欧元(约合42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还款情况依据影片在当地的放映效果而定。

   此外,它在全球多个地区派驻联络代表,促成德国电影人与外国电影人的交流与合作,并提供有经验的德国制片人信息,以方便外国制片公司寻找德国的合作伙伴。

   这家公司除每季度发布报告介绍德国电影最新发展动态外,还设立了内容丰富、详细的官方网站。无论是德国电影公司还是希望与德国电影人合作的外国企业,都可以在网站上了解相关信息或申请相关服务。

    中国电影走出去,德国的这些做法或许可以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