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音频

中国文化报
2013-02-22 09:54:44

    数字化过年,需先下载年味付瑞生

   如今不少年俗都越来越“数字化”,拜年祝福、采购年货甚至放鞭炮、包饺子,都变成了手机电脑上的“虚拟应用”,春节种种仪式,变成了指尖点击的“确定”和“发送”。数字化的伟大功绩在于让人类获得更大的自由,不过技术终究不能掌控心灵,自由的国人也因此失去了大地的引力。“年味”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春节没了年味,其实是心灵日益脱离了传统文化的大地,在网络这一“无地之地”中野蛮生长,掉进了数字化的陷阱。

   “年味”凝聚了中国文化中“礼”与“俗”的精髓。“礼”的背后是仪式感;“俗”的背后是人情味。而数字化拜年的囧态折射了国人数字化时代礼俗转型的失态。缺了礼俗的节日,不是“不会过”就是“胡乱过”。“宅”在家里的网络春节,模拟的只是过年的形式,并没有实现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的满足。有学者调侃,再过几年或许春联也不用写在纸上,而是在门上挂两块显示屏,时刻“刷新”春联。这就叫“不会过”。那何为“会过”?

   2012年的圣诞节前,北美防空司令部曾把追踪圣诞老人活动做成一个网站。尽管这个讨好小朋友的虚拟玩笑已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一如既往保持着对传统习俗的虔诚。这才是“数字化新年”的典范之作。数字化恰如马良手中的神笔,使得好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就只能让记忆与文明被无根的浅薄与浮躁所淹没。

    数字化不是洪水猛兽,但需先下载“年味”。

    (来源:《钱江晚报》)

    希望明年能看上3D春晚致渊

   今年无论是央视春晚还是各地方台的春晚,LED屏的大量使用,让舞美效果更佳。美中不足的是,没看到一场真正的3D春晚。除夕夜,我把电视调到了3D频道,遗憾的是,当时的节目不是春晚。央视春晚、北京台春晚都打造了“裸眼3D”的概念。不过,“裸眼3D”并不是真正的3D。各台完全可以更进一步,同时搞一台3D春晚。

   自从《阿凡达》之后,全球电影业迈进了一个新的3D时代,而现在,3D电视已经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3D直播的春晚,不愁没人看。据统计,2012年中国电视市场总量达4280万台,其中3D电视达1875万台,预计2013年3D电视销量将达2716万台。3D直播春晚可能会有一些技术上的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此前,2010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都做过3D赛事直播的尝试。去年,伦敦奥运会则把3D直播覆盖到多个运动项目。

   3D直播春晚有难度吗?当然有,但是,只要大家敢于去想,敢于去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愿各家电视台就此开始努力,等到再过年的时候,也能让大家看上一台精彩的3D春晚。

    (来源:《新京报》)

    “鸡肋短信”背后的信息浪费邹大鹏

   今年春节你收到的祝福短信超过百条了吗?不停回复转发这些“克隆短信”是否让你疲惫不堪?“鸡肋短信”的背后究竟是挂念还是走形式的负担?当春节祝福变成一种无奈的客套和运营商的狂欢,这种既浪费精力又靡费金钱的人情敷衍不要也罢。

   发送祝福短信本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一条小小的短信架起了便捷的情感交流桥梁,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份惦念和牵挂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快餐式”应付:认识的,不认识的,署名的,未署名的,甚至连原作者名字都未删掉的转发短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密集轰炸而来。

   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国人对“来而不往非礼也”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不过,当祝福变成了程式化的客套,也就失去了珍贵的原汁原味,变为沉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这种“情感铺张”靡费着宝贵的社会资源。如同餐桌浪费一样,信息浪费的宗旨就是“不管你需不需要、爱吃不爱吃,反正我是点了、送了,哪怕送来送去馊了都没人吃”,这种现实社会的送礼习惯也投射到了信息空间。

   祝福短信也该“节俭瘦身”,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理性的消费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多一些真情和实干,少一些虚浮和客套,究竟有多难?(来源:新华网)

    (周志军 整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