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渐成濒危非遗

中国文化报
2013-02-25 11:03:03

    新华社记者  辛林霞

   拥有30余部相关著作的赫哲族文化记录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任远,2月23日做客黑龙江省公益讲堂“龙江讲坛”,为公众讲述中国东北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这一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赫哲族那些过去的故事。

   世居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曾以捕鱼狩猎为生,有语言无文字,历史上以伊玛堪这种近似民族史诗的口头说唱艺术记录民族历史。如今,当地50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很少会说赫哲语、会唱伊玛堪。

   “伊玛堪的形式是说一段唱一段,篇名都是‘某某莫日根’,讲述英雄征战、妖魔等故事,短的两三天便可唱完,长篇的要一两个月才能唱完。”黄任远说,伊玛堪说和唱过渡之间有一些常用的调,每个说唱者的调不尽相同,唱响大江南北的《乌苏里船歌》首尾无歌词的吟唱便是伊玛堪常用的调子。

   据黄任远介绍,歌唱家郭颂等人1957年到黑龙江省同江市的八岔乡采风,赫哲族伊玛堪歌唱者吴连贵老人为他们吹了一首赫哲民歌《想情郎》,成为《乌苏里船歌》的原始曲调。

   较早以前,赫哲族每个村都有四五名伊玛堪歌手,他们不少人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伊玛堪歌手吴进才小时候得了场重病快要死了,身边人束手无策只能请萨满跳神,对方的条件是医好后吴进才要跟着他学跳神。萨满跳了3天吴进才的病终于好了,此后便跟随学习跳、唱,成为八岔村最后一个萨满。”黄任远说。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赫哲族年轻人已基本不会说赫哲语,伊玛堪也面临失传。人们将伊玛堪歌手所唱记录下来,《香叟莫日根》、《希尔达鲁莫日根》等流传较广的伊玛堪作品,较全面地保存了赫哲族日常用语和宗教用语,对捕大鳇鱼、萨满送魂等赫哲族渔猎生活状况和风土人情等的描述具有珍贵的社会和学术价值。

   随着这些伊玛堪歌手的辞世,这些文字、录音、视频成为珍贵的资料。2011年,联合国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中国提交的赫哲族独特说唱艺术伊玛堪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黄任远整理出20多本、300多万字的原始记录及录音资料,拥有《中国伊玛堪》、《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等30余部专著、合著、编著图书,曾先后获得中华优秀图书奖等多项荣誉,为后人留下许多不可再现的珍贵史料。

    (新华社哈尔滨2月24日电)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