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桦南县的“文化联动”

中国文化报
2013-02-26 15:18:34

    动起来才能活起来

   ——黑龙江省桦南县的“文化联动”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2月15日(正月初六),尽管室外依旧寒冷,黑龙江省桦南县的文化礼堂里却暖意融融。这里正在举行桦南县县乡联袂演出,歌舞、相声、小品等精彩节目接连亮相,3个多小时的演出让观众大饱眼福。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参加演出的200多位演员里,不仅有文艺工作者,还有农民、个体户、教师和机关干部。这样“城乡联动”式的文艺演出,桦南县每年至少要举办10次。除了“城乡联动”,桦南县的“村屯联动”“内外联动”也让群众感受到了文化惠民的实效。

    农民进城  歌声下乡

   2012年7月24日,驼腰子镇第一次在桦南县城举办了《驼峰山下的歌声》农民专场演出。具有浓郁田野味道的《夸夸咱们的好领导》、《好日子》、《双脚踏上幸福路》等20个节目,让台下的5000多名观众掌声不断。有观众说:“农民的歌声虽不及文艺工作者专业,但这些节目看得我们亲切、顺畅、温暖!”通过这次活动,驼腰子镇借助县城的平台宣传了自身,又为举办大型演出活动积累了经验。同年8月3日,梨树乡在桦南县举办了《稻花飘香、欢声飞扬》专场演出。据了解,自2012年文化联动活动开展以来,乡镇、村屯打造的综艺晚会、相声小品专场、秧歌汇演等纷纷在县城亮相,受到了城里人的欢迎。

   与此同时,县里的文化工作者也在积极把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农民。自2012年年初开始,桦南县就抽调专业人员组织策划文艺下乡活动,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编排出了多个歌舞、小品、快板、器乐独奏节目。桦南县还鼓励来自教育部门、社区及社会组织的艺术团体参与到基层演出特别是农村演出中。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桦南县各类艺术团体赴基层演出322场次,演职人员6000多人,观看群众50多万。

    村屯联动 你来我往

   桦南县不但每个乡镇有自己的群文品牌,每个村屯也都有自己的艺术团体。这些艺术团体通过文化能人的带动,逐渐形成了规模和品牌。明义乡团结村文艺骨干陈会斌被确定为新农村文化带头人后,组织起了秧歌队和演唱团,每逢农闲就到邻乡演出,同时他也常主动邀请其他乡镇村屯的艺术团体到自己家门口来演。陈会斌说:“我们有着共同的话题和爱好,通过切磋交流,对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艺术再现,既能保证节目原汁原味贴近生活,又能让群众享受艺术、深受启发。”

   “我们村没有创作人员,就请其他村的;我们村没有作词作曲的,请其他村的。相反,其他村没有的文化能人,如果我们村有,我们也会主动帮助他们。”一位农村快板表演者说。目前,桦南县农民组建演出队、秧歌队、农民乐队等各类自娱自乐性组织208个,每年开展文艺活动1万余次。

    请进来 走出去

   桦南县不但鼓励县里的专业艺术团体带着学习的心态“走出去”进行交流演出,也鼓励社区、乡镇、村屯的艺术群体走出桦南、走出黑龙江、走向全国。同时,还邀请省内外优秀文艺团队来桦南演出。自2012年至今,桦南的300多个艺术团体在临县、临市演出1000多场次,到哈尔滨及外省演出19次。

   2012年7月,桦南县老干部合唱团应桦川县邀请,在桦川县演出了包括合唱、模特表演、舞蹈等在内的15个节目,展示了桦南老干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2012年9月,桦南县选送的原创歌曲《三江平原我的家》参加佳木斯市农村优秀节目调演,在全市上百个节目中脱颖而出;此外,桦南县还曾邀请安徽省华东马戏团和黑龙江省绥化秧歌队、京剧票友会等多个省内外艺术团体前来交流演出。内外联动让桦南的艺术水平有了快速提高。2012年,桦南优秀文艺节目频频在省市举办的各类秧歌汇演、舞蹈、声乐器乐比赛中获奖,一批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为了鼓励文化联动,桦南县每年安排80万元文化活动资金支持文艺团体,并组织专业人员编排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风尚的好作品,同时加大对艺术团体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服务力度。值得一提的是,桦南县为充分调动文化带头人的积极性,不仅对其给荣誉、给政策、给优惠,还在选拔干部、培养发展党员和发放贷款、扶持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