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安:元宵唱船划进村寨

中国文化报
2013-02-27 11:19:05

   

江西省万安县顺峰乡井溪村元宵唱船“划船”表演现场  赖志良摄

    本报驻江西记者  柯中华  通讯员  刘卫东

   春节期间,江西省万安县民间开展了一项极具当地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元宵唱船,当地人俗称做元宵。该活动正月初一开始,持续至正月十六。

   2月22日至24日(正月十三至十五),记者来到万安县顺峰乡、沙坪镇、夏造镇,现场感受了元宵唱船带来的别样风情:在欢快的唢呐声、锣鼓声以及连绵不断的爆竹声中,各地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走来。队伍中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有撑元宵画的,有扛菩萨的,有打灯笼的,还有演奏传统乐器的……彩旗猎猎,犹如一条长龙游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和村民社区。游行队伍所到之处,每家每户都以爆竹声相迎,当地人将此项活动称为“菩萨出行”。

   在游行队伍中,灯彩表演队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他们手持当地艺人精心扎制的各种灯彩,有太平灯、麒麟狮象灯、龙灯等,琳琅满目,活灵活现。在万安县最偏远的山区顺峰乡井溪村,记者近距离欣赏了一段完整的太平灯表演。6名打灯者身轻如燕,时而穿花,时而盘旋,赏心悦目。每打完一个花节就摆一个字,共摆了4个大字:“天下太平”。在队员表演时,还伴有当地民间小调吹打乐,节奏明快。

   在“菩萨出行”队伍中,老、中、青、少四代人同行,全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记者问身边的一位小朋友:“你要参加什么表演?”小朋友高兴地说:“我晚上要划船。”

   随着活动的深入,记者终于明白划船是怎么回事。原来,每到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饭后,全村老少就会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庙宇,手持元宵歌本,对着元宵画唱歌,当地人称之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元宵歌有10多首,在唱船的过程中还伴有赞船、划船等表演环节。赞船,当地人称赞三赞。唱完一首元宵歌后,村民面对元宵画一排排地站好,由一人领头高声赞一段《赞船歌》,赞完之后,其他村民大声附和:“好!”此为一赞。接着赞第二段,村民们又和之,如此连续三赞。赞船后,村里的青年、小孩拿着雕有龙头的船桨或各执一面彩旗围着厅堂中的纸扎花船跑动起来,做划船的样子,其他村民则一边敲锣打鼓,一边燃放爆竹,一边大声吆喝。此时的厅堂里,爆竹声、锣鼓声、呐喊声、嬉笑声,声声交融,非常热闹。据当地老者讲,划船意味着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驱除邪恶,让暗尘(灾难)随船而去,给人们带来好兆头。

   正月十五晚上是整个活动最热闹的时候,除了唱船、赞船、划船等活动外,还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这是当晚的压轴戏。这时,整个祠堂摆满桌椅,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有村民用年数已久的海壶盛满自己酿造的米酒,给每位来宾倒上满满一碗,每张桌子上还盛有一大盆元宵羹供村民享用。大家吃着元宵羹,喝着元宵酒,有道吉祥、送祝福的,也有表演节目的……整个唱船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正月十六,迎来元宵唱船活动最后一道仪式——送船(也称送神)。送船时将元宵画收藏,将花船、龙灯等相关物件送到河(溪)边一同焚烧,村民又将投入到紧张的农活当中。

   据万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赖志良介绍,元宵唱船是万安县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万安县现存最早的县志——清朝同治十二年修订的万安县志《方舆志——风俗》篇中有详细记载。“文革”期间,该活动一度中断1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又慢慢恢复起来。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文化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活动越办越红火,参与人数也逐年增长,平均每年受益群众达10多万人次。2012年,元宵唱船民俗活动被吉安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完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