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实习记者 王松松 通讯员 陈相林 梁 辉
山东日照,黄海之滨新兴的一座港口城市,素有“东方太阳城”的美誉。近年来,日照市经济建设捷报频传,文化建设凯歌连奏,尤其是在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该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之风吹遍港城。
文化服务风: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成效初显
2月24日傍晚,太阳落山,华灯初上,日照市太阳广场热闹非凡:78组彩灯灯组各展身姿、竞相比美,历时一个月的2013年迎春灯会迎来一个高潮。“今年的灯会太有文化气息了,我已经来看过3次了”,农历正月十五,在“张氏一门五进士”灯组前赏灯的李女士兴奋地说,“迎春灯会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照,的确很有意义。”
2012年以来,按照“十艺节”有关工作安排,日照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惠民项目进镇村社区——千百重点文化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城乡“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据日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郑玉霞介绍,为繁荣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该市积极培育文化义工队伍、庄户剧团队伍和非遗传承人队伍,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活动,并有针对性地组织群文创作、培训、展演活动。
截至目前,日照市54个乡镇中有50个综合文化站基本达到了三级及三级以上标准,村居文化大院的覆盖率达到90%;累计培训文艺骨干6000余人次,招募文化义工1000余人,组建庄户剧团、文艺表演队400余个,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达5000余场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以社区为中心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率达到68.8%,村居文化大院覆盖率超过90%。
群众文化风:彰显惠民套餐创新活力
“为迎接‘十艺节’,我馆组织创作了一大批接地气的优秀作品。”日照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相恒平告诉记者:“音乐作品《舞动蔚蓝》曾获得‘泰山文艺奖’三等奖,自创作品《张家长李家短》曾为‘党的十八大暨山东省反腐倡廉新创文艺节目展演’献礼,而音乐作品《好人就是咱自个儿》在2012年度‘日照好人’颁奖典礼上一经亮相,就受到众多好评。”
2012年,由日照市艺术剧院编排的大型旅游歌舞表演《日出先照》成为该市一道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仅去年一年,该剧共演出22场,接待海内外游客24677人次。”据日照市艺术剧院院长韩峰介绍,这是该院创新文化活动的亮点之一,除此之外,该院2012年调整复排的大型历史吕剧《毋忘在莒》先后数次到基层乡镇为老百姓演出,为农村群众送去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
此外,该剧院还创新了舞台艺术门类,尝试性打造“亲子剧场”,迈出探索现代舞台文艺形式的坚实一步,填补了日照儿童剧演艺市场的空白。
近年来,日照市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电影下乡进社区、地方戏下乡巡演等活动。仅2012年,该市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604场,其中送戏下乡近1000场。
文化设施建设风:“十艺节”筹备有条不紊
2012年,日照市文化设施建设实现跨步发展。2012年11月,日照市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拉开帷幕,确定在新市区建设市级综合文化中心,图书馆、艺术馆总建筑面积达5.2万平方米;“十艺节”场馆——日照会展中心的设备购置、安装等工作正在落实过程中,“十艺节”筹备有条不紊。
社区文化中心和村居文化大院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据日照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12年该市新建341个文化大院、完善172个文化大院,全市建成文化大院2692个,占村居总数的90%,预计在今年可基本实现村居文化大院“村村有”。
去年以来,日照市逐步开展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工作。该市文化(艺术)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现已全面实施免费开放。日照将出租场所收回,改造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改善了阅览环境,并指导各区县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60余个;日照市艺术馆举办了百场公益辅导培训活动,业务骨干深入农村社区,培训基层文艺骨干近千人;日照市美术馆在完成所承担的国家、省有关课题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农民画、油画、雕塑等方面的美术辅导创作培训数十场。
3月6日,日照市艺术剧院的流动舞台车开到五莲县街头镇,经典吕剧曲目《墙头记》一经亮相,就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阵阵掌声。“这是我们交给群众的一份文化答卷。”日照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解世增指出,《墙头记》是日照文化建设的一个精品项目,而我们也将继续打出一张张文化精品牌,让文化之风吹遍这座滨海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