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探索群文服务新模式

中国文化报
2013-03-08 16:10:07

    设施、队伍不能少品牌、骨干不能丢

   山东探索群文服务新模式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实习记者 刘  霞

   春雷萌动、万物苏醒,农历蛇年正月即将过去,各地以迎新春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暂告一段落。在扭秧歌、跑旱船等民间娱乐形式渐被“群众文化活动”所概括时,人们不禁要问,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之前我们这有个村,邻里不和、治安很差,你买砖修房,今天买了放在外面,晚上就被人给贱卖了。”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的胡兆奎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多年,谈及群众文化活动给基层带来的变化时,她很感慨,“后来我们决定在那个村进行试点,成立舞龙队,舞龙队需要两组,一组20人,加上替补,一支舞龙队就有了近80人。成天在一起玩儿,谁还会勾心斗角?”

   奎文区乡村风貌的变化是近年来当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成效的缩影,也是山东各地探索创新群众文化服务的直接反映。在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山东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扶植民间文艺队伍,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

    民间队伍不输专业团体

   今年61岁的高尚英老人是潍坊学院一名退休干部,同时也是潍坊市松鹤之春艺术团的团长。当记者与其第一次见面时,耳顺之年的她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我打小就喜欢唱、喜欢跳,退休后更是在家呆不住,想发挥一下自己的余热。”高尚英告诉记者,年轻时为了参加大队举办的春节文艺演出,她曾在大雪纷飞的晚上到院子里练习秧歌动作。“自己学东西慢,只有加班加点地练,晚上家人睡了我在外面又唱又跳,吵得他们也睡不着。”高尚英笑着对记者说,退休后想重新拾起这个爱好,社区干部又很热情,大力支持,松鹤之春艺术团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

   从社区里的文化艺术节到潍坊市的老年文艺比赛再到省级的文艺汇演,成立不到两年的松鹤之春艺术团发展速度之快让人瞠目。

   “去年我们去一个社区演出,正赶上周末,居民都出来看,人山人海,弄得我们也很紧张,但是唱完后听到居民热烈的掌声,我们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高尚英说,虽然艺术团成立时间晚,但团员们很认真,再加上文化站韩站长的悉心指导支持,现在我们的水平绝对不输给专业团体。

   高尚英口中的韩站长是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站长韩雪莉。聊起街道的群众文化活动,她满怀欣慰与自豪地说:“民间文艺队伍距离老百姓最近,发挥其活跃基层文化活动的作用非常重要。”

    文艺品牌比肩电视广告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找到一个有效的抓手非常关键。

   在文化积淀深厚的东营市垦利县,一直有唱戏、跳舞的传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能做得起来的唱戏、跳舞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农村文化品牌。自2011年3月做出决策开始,“村村唱戏村村舞”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垦利各乡镇、村落扩展。全县组织100支演出队伍,每年完成1000场演出,每年参加文化培训的人数达到1万人,这场凝聚人心的活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自活动开展以来,垦利县一共成立庄户剧团24个,文艺演出队伍113个,秧歌表演队伍166个,组织各类下乡演出近3000场次,全县80%以上的群众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现如今,垦利基层群众也许不知道某个常年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商品,但99%的人一定知道‘村村唱戏村村舞’这个文化活动品牌。”垦利当地文化系统一位干部这样说。

   在牡丹之乡菏泽,艺术节、文艺比赛、群文汇演等文化活动品牌更是每个县都有。2月10日至15日,曹县举办第六届农民文化艺术节,节目内容涵盖扭秧歌、划旱船、舞狮子、敲盘鼓等,观看演出的群众达2万余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成武县先后举办了2013年春节联欢会、民间艺术节、警民文艺联欢会、大型灯展、焰火晚会等,并深入基层为民间文艺团体进行文化辅导,配送乐器、服装等演出设备,还新组建了10余个秧歌队;利用春节农闲,巨野县深入到农村开展“春暖万家”送文化下乡活动,演出40余场,累计观众近3万人次;单县则以“讴歌时代风采,共建和谐单县”为主题,突出“城乡联动,群众参与”特色,开展了为期3天的元宵节文化活动,观众达到20万人次,来自城乡的100多支民间文艺团体、1000多名演职人员在各自的区域、舞台竞相献艺,把演出活动推上一个又一个高潮……

    文化设施媲美都市标准

   “目前我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还不高,我们要以‘十艺节’为契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2012年年初召开的山东省文化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筹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向红提出,在“十艺节”筹办过程中,要发挥其带动作用,提升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管用水平。3月4日,山东省2013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公布,“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对10000家农村文化大院进行优化升级”被列入今年山东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

   13个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12个,国家二级馆1个;13个文化(艺术)馆,全部为国家一级馆;新建、改扩建青岛大剧院、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人民会堂音乐厅等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近年来青岛市投入30多亿元对全市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更是为该市完善基层文化设施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胶东半岛中部的青岛莱西市,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让当地有关部门找到了文化惠民的有力抓手。为打造“水城梨园竞千秀”戏曲票友大赛品牌,莱西市在基层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15处文化广场,搭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平台,使当地群众有了高档次、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场所。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