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视觉表达及应用》通过验收

中国文化报
2013-03-12 16:04:45

    本报讯  (记者汪建根)一提到中国文化,很多人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中国龙”“凤凰”“长城”等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形象。那么,您知道这些中国文化元素符号准确的内涵是什么,它们的视觉形象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么?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联合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网络文化工作委员会共同实施的科研项目《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视觉表达及应用》,正是为了尝试回答上述问题。日前,该课题通过了专家验收。

   中国文化元素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广泛收集整理中国传统视觉文化元素符号并建立数据库,深入研究其起源、发展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通过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平台。”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白国庆说。

   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研究是一项宏大工程。据课题组负责人洪志国介绍,作为初步探索,在9个月的实施过程中,研究团队选取了“中国龙”“凤凰”“灯笼”“中国结”“云纹”“长城”“宝塔”“福字”8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元素符号的视觉表达为切入点,分析了相关元素符号的文化内涵及其图形演变过程,寻找到这些元素符号的共性特征。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团队搭建了基于B/S开发架构的数字资源展示平台,用于展示典型文化元素符号的相关调研报告和数字资源。该平台的架构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支持内容快速更新;在展示维度上,除了文字报告,还提供了二维矢量图、FLASH渐变动画和基于3D模型的渲染视频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云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永滨等专家认为,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理论和视觉传达研究,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该课题的实施,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下一步,要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特征提取、检索技术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

   视觉与听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今后,除了继续深化对传统视觉文化符号的研究,我们还要针对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听觉表达及应用展开研究,实现中国民乐等优秀民族文化符号的自动识别与数字表达。”白国庆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