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不畅 上游出版社高库存下游民营小书店进货难

解放日报
2013-03-13 16:07:44

    许光耀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界库存码洋超销售150亿元,巨大的图书库存成为出版业越来越重的包袱。与此相反,许多民营的小型书店却存在进不到货的状况。由于进货量小、资金少等原因,小型民营书店很难以较低的价格直接从出版社进到图书,对其经营造成了巨大影响。对此,有专家表示,书店和出版社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供销机制和信用体系,让出版行业更健康。

    图书库存增幅超销售增幅

   据《人民日报》近日报道,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品种虽然为世界第一,但中国出版行业却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每销售1元的图书,就需要近2元的库存,库存码洋甚至超过销售码洋近150亿元。据统计,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纯销售额从2005年的403.95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653.59亿元,而年末库存从482.92亿元飞涨到804.05亿元。这6年里,我国图书品种增长66%,销量增加不到4%,库存远远超过了销售。许多图书出版后就没有进过书店,在仓库里一躺就是几年。实际上,刨去学生课本,我国的库存码洋与销售额比例已经接近1.77∶1。华东师大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杰人认为,这样的存销比例已接近危险红线,因为即便是1:1也并不理想。

    一头出货难,一头进货难

    出版社策划、开发能力下降,以及我国书店“寄售制”(卖不出去的图书可以退还出版社)产生的高退货率,以及实体书店经营困难,都是导致库存大量积压的原因。然而,与出版社“出货”困难同时出现的,却是一些民营小书店进货困难。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进货数量太少,出版社一般不愿意和小书店单独交易,即便愿意,价格也偏高。以往书店都去文庙图书市场进货,但这几年那边的书越来越少,书店进货更难了。

   行动书店负责人韩子文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书店向新华书店等大型书店进货,也有几家书店联合起来,向一些和出版社关系好的个人或机构进货。但这样的进书折扣还是比直接进货要高。”此外,博库书城宣传经理朱兵表示,出版社与小型民营书店交易时会要求书店先付款后发货,而小型书店却没那么多资金,“这都会让小书店的书价比大书店和网店高,影响了书店经营,使本就举步维艰的书店雪上加霜。有的书店甚至为此关了门”。

    应建相互信任的供销机制

    “出版社和书店之间缺乏有效的供销机制,出版社对大部分书店的销售情况其实并不清楚。”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理事长郁椿德告诉记者,“这使得出版社的很多发货都是浪费的,从而造成了很多退货,以至于库存堆积。”郁椿德表示,不论大书店还是小书店,都是如此。而由于小书店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因此出版社对小书店的发货更加谨慎。

   郁椿德认为,出版社与小书店之间应该建立信用机制。“出版社怕小书店有坏账或者死账,所以不给小书店发货或是要求先付款后发货,其实这就是对小书店的不信任。小书店应该以切实的生存实力获得出版社的信任。”郁椿德表示,小书店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业性,而不是盲目地要求低折扣进书,“比如一些艺术书店、音乐书店,尽管它们每次也只进几本书,但是它们专业性强、生命力强,经营状况不错,出版社也愿意直接与它们交易”。同时,郁椿德表示,出版社与书店间应该建立有效的流通机制,让出版社对书店的图书销量尽可能地了解详细,从而科学地发货,降低成本,这样也能增加出版社对小书店的信任,降低进货折扣。“此外,今后还可以用按需出版的原则实现订单销售,减少风险。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