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凌家滩遗址建成长江中游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的提案
多年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有力说明,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所以在该流域发现的史前大遗址的保护与对外展示便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长江流域上游有四川德阳三星堆遗址和成都的金沙遗址,在长江流域下游有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杭州的良渚遗址,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使之成为在保护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大遗址。我们建议国家在大遗址重点保护展示上合理布局,支持将位于长江中游十分重要的凌家滩遗址建成高标准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长江中游地区大遗址保护展示的示范园区。
一、凌家滩文化及凌家滩遗址的重要价值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境内太湖山主峰向南延伸的垄岗之上,为距今5800~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面积160万平方米。1985年发现以来,已经五次发掘,发掘面积2960平方米(仅为保护区近1/800),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玉龙、玉人、玉鹰、玉版、玉猪等玉石器1100多件,考古发现了祭坛、墓葬、大面积红烧土建筑遗存、水井等,勘探发现了多处古代居住及环壕遗迹。
凌家滩遗址及其周边的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点,被学术界定名为“凌家滩文化”。凌家滩文化“有别于良渚文化,异于红山文化,彰显出强烈的自身个性,其显现的文化进程,领先于同期的其它文化。回溯到其所处年代,当谓“中国只此一家,世界别无分店”(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
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的大批精美玉、石器,说明其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重要的制玉中心,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其表现独具特色的中华玉文化,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对中国后世礼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开创性,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玉龙造型完美,刀法简练,是中国史前最早的一条玉龙;具有最早“合符”意义的玉璜,应是联盟或婚姻制度的反映;龙凤璜的发掘出土,表明凌家滩是中国龙凤和合文化的源头。
凌家滩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更是长江中游最为重要的地域文化。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学者多年研究认为,凌家滩发现了随葬精美玉器的高等级贵族大型墓葬和规模宏大的祭祀遗迹,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王权的雏形,为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实物例证。
凌家滩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纳入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12]257号)正式批准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
二、凌家滩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情况
(一)成立工作机构,加强保护和研究工作。1985年遗址发现以来,含山县认真贯彻《文物法》,建立了县、镇、村、组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对凌家滩遗址依法进行保护。并主动与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凌家滩工作站”和“长江流域(皖江)文明起源研究基地”,加强凌家滩文化的考古、研究工作。
2012年初,含山县设立了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凌家滩文化园区,包括建设2.4平方公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7.6平方公里文化创产业意园区。成立了凌家滩文化园区指挥部,抽调10多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遗址保护、规划、建设等工作。
(二)从解决民生入手,推动大遗址的长久保护。去年,含山县顺应遗址区内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投资1.5亿元,在遗址建设控制地带之外营建凌家滩文化新村,实施遗址区村民搬迁工程,旨在处理好遗址保护(凌家滩文化层距地表很浅)和改善民生的矛盾,实现大遗址的永久保护。目前文化村一期工程154套住房已竣工。
(三)举办凌家滩文化论坛,汇聚凌家滩论坛共识。去年12月份,含山县举办了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这次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与安徽省文化厅、马鞍山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文物学会理事长单霁翔、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等80位专家、领导参加论坛,发表了《凌家滩论坛共识》,为凌家滩遗址的下一步保护利用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如呼吁加强凌家滩大遗址保护力度,建议国家文物局支持将该遗址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四)启动高标准的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旨在建成一流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安徽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工作,聘请清华大学古建设计部门在已经获批的遗址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目前,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正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核。
含山县已投入3000多万元,规划建设长5公里的旅游接线公路工程,以提高遗址的可进入性;各级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推进遗址墓葬祭祀区展示工程。同时,还在县城建成开放了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凌家滩文化博物馆。
上述大量工作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国家支持当地政府建设高标准的国家遗址公园提供了前期条件。
三、建议
第一,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政府要落实去年3月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关于加强凌家滩等大遗保护的约定,加强协作,合理分责,扎实推进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近期要按时审批凌家滩国家考遗址公园规划,并将建设该遗址公园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大遗址保重点片区。
第二,地方政府要根据审批后的该遗址公园规划及时编制分期实施项目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国家文物局要及时将审批后的项目方案纳入项目库,加大对该遗址文物保护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省市县政府要对该遗址保护所需的配套设施建没加大投入。
第三,地方文物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审批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按时保质保量地将其建设成为我国长江流域大遗址保护展示的重要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