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产业靠博奕数字技术艰难复苏

中国文化报
2013-03-19 14:41:54

   

世界音乐产业13年来首次迎来复苏消息。

    本报特约记者  王  眉

   在被网络共享服务困扰多年后,世界音乐产业终于迎来好消息。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工会IFPI日前公布2012年统计数据:去年,全球录制音乐的销售总量达到165亿美元,比2011年略有上升;数字音乐销售增加了9%,大约为56亿美元,占据整个领域营业额的34%。

   这是13年来首次呈上升趋势。自1999年以来,音乐产业持续萎靡,销售逐年下滑。音乐产业终于成功完成互联网革命,数字音乐的销售开始弥补传统唱片销售的大滑坡。业内人士指出,恢复增长是音乐产业转型带来的结果,虽然这一转型花费的时间有些长,但音乐产业现在已经适应了网络世界。

   音乐产业在全球数字化时代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过去的13年里,音乐市场几乎缩水一半(1999年,音乐产业全球营业额为280亿美元)。最初的威胁来自互联网和音乐盗版。大量非法音乐资源分享平台养成了互联网用户免费享用音乐产品的习惯和品位,也极大地冲击和破坏了音乐产业。

   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威胁,各大唱片公司都未能及时做出反应并找到对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唱片公司才逐渐接受各种新媒体和新渠道,向它们开放自己的音乐产品目录,以扩大合法数字音乐的销售量,尽管当时这一举措也在业内饱受质疑和批评。2000年初,苹果公司使用iTunes软件为用户提供有偿的合法音乐下载服务,其数字音乐销售额达到全球份额的70%。

   如今,各知名唱片公司都陆续与提供各种音乐消费形式的不同传播媒介合作,如瑞典的Spotify和法国的Deezer,这两家流媒体为付费者提供实时在线音乐收听,已分别拥有500万和300万订户。此外,Youtube、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网站都推出了各自的有偿音乐下载服务。

   有趣的是,最初是数字技术对音乐产业产生了威胁和破坏,而如今又正是数字音乐拯救了音乐产业。然而,形势并非一片乐观。欧洲一些老牌唱片零售商,如HMV和VIRGIN等都面临破产倒闭,而一些版权公司、音乐家、艺人和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令人忧虑。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