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剧本拍卖”走得更远

中国文化报
2013-03-21 10:50:54

    何勇海

   “不重名气,重质量;不重浮躁,重潜力。”这是2013年中国优秀剧本拍卖会的宣传语之一。据悉,由北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牵头组织的剧本拍卖会将于7月正式开拍。将剧本拿来拍卖受到圈内不少人士支持,编剧邹静之、导演李少红都转发了相关微博,并坦言这对业界而言是一件好事。

   在笔者看来,剧本拍卖的意义深远。一则,国内编剧队伍的发展现在呈现两极化趋势,年轻编剧中有不少有潜力但不知名的人才,但他们缺少一个走出深闺、脱颖而出的平台。剧本拍卖可给其搭建一个平台,打开一扇窗户,在此推介作品、接触知名导演和制片人,以免“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是沦为知名编剧的廉价“枪手”。二则,剧本拍卖机制也可约束那些心浮气躁的知名编剧,让其静下心来,潜心创作。如今,一些编剧“一剧成名天下知”,利用那块金字招牌,招揽一群无名“枪手”进行短、平、快创作,缺乏思想,不顾作品质量,导致大量庸俗甚至低俗之作充斥市场。如果各制片公司都通过拍卖方式遴选剧本,知名编剧的作品是驴是马,也拉到拍卖场上来遛一遛,用枪手敛财的现象或许就会少许多。

   尤其是,剧本拍卖可增强普通编剧的话语权。近年来,在影视创作链条中,编剧普遍没有话语权,编剧酬劳得不到保证,署名权屡遭侵犯,作品被外行且急功近利的投资人任意篡改,制片方为省钱省力而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如此一来,好剧本未必能拍出好影视,编剧也未必甘心“十年磨一剑”。有编剧说过,我们从来都不缺乏好故事,如何把好故事拍好,这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国内影视界“重演轻编”、编剧被“边缘化”成影视剧生产最弱一环的局面必须改变。

   通过剧本拍卖,让好剧本拍出好价钱,也许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重演轻编”的现象,改善编剧的生存环境。只有使编剧的优秀作品更有价值,才是对其劳动的充分尊重。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