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化走出去纪实

中国文化报
2013-03-21 11:06:44

   让世界看到中国风格、吉林特色

   ——吉林文化走出去纪实

    丁丽娜  本报驻吉林记者  李鸿劼

   云雾缭绕的长白山天池边,美丽的丹顶鹤轻轻起舞……座无虚席的剧院里,响起了持续8分钟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2011年9月吉林省歌舞团《长白神韵》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大剧院的演出情景。

   一贯以“内陆腹地”和“老工业基地”为印象标签的吉林省,正积极开拓对外演出市场。歌舞精品《长白神韵》作为打开对外演出市场的一个品牌,以舞蹈和音乐描绘了吉林文化的瑰丽画卷,展现了吉林大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从来没去过吉林,没到过长白山,但当我观看了《长白神韵》演出后,马上被吸引了,觉得吉林的风光很美,以后有机会一定去亲身体验吉林之美。”在“2011感知中国·俄罗斯行——吉林文化周”上,俄罗斯姑娘卡琳娜看完《长白神韵》后如此感慨。

   吉林省歌舞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发展之路,创编了一批既保持传统艺术风格又深受国外观众喜爱的节目,观众的认可、精彩的演出,让海外文化机构看到了更多商机,同时增加了合作机会。

   作为吉林文化走出去的另一块实验田,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同样收获丰厚——吉林歌舞、京剧、二人转、杂技等纷纷走出国门。据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少君介绍,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演出团组仅在英、德两国就巡回演出了3000多场,走遍了两国230多个中小城市。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演出市场,省级文化团体为何能站稳脚跟?在吉林省文化厅对外联络处处长车兆光看来,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在于吉林省注重挖掘中外文化的对接点,打造了精品演出。“我们在国外的演出,一方面具备中国的文化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还注重加入符合国外观众口味的细节,满足国外市场需求。”“英国人爱看什么节目,我已经非常有经验了。”吉林外演的英国合作方、演出商菲利普·甘迪说,将中国的古典音乐、特色歌舞、京剧、二人转、杂技融入演出当中,英国人会非常喜欢。

   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依托现有演出资源,积极促使吉林文艺团体与英国城市马戏团和德国演出商合作,重点打造了《长城魂》、《奥林匹克之夜》、《木兰传奇》等大型综艺节目。这些节目连续6年以“大篷车”的形式在英国、德国巡回演出,受到两国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我们不是杂牌军,不走薄利多销路线。”菲利普·甘迪说,“10多年来,‘大篷车’的演出票价一直定在15至20英镑,这个价钱对于英国人来说,可以去电影院看两场电影,或是外出吃一顿不错的晚餐了。”

   据了解,英国合作方通常会把当地表演舞台剧或音乐会的闹市区剧场租下来,作为“大篷车”的表演场地,这样会让英国人觉得,“大篷车”的演出档次不会比歌剧或音乐会差。大家口口相传,观众越来越多。

   近年来,吉林省文化厅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与多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多次组织省内的艺术院团携优秀精品剧目出国演出,展示了吉林省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并且在国际商演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地。

   与此同时,吉林省文化厅对外文化交流持续向广度和纵深发展,双边往来层次不断提高,多边交流主动性、主导性逐步增强,为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全面发展,做了大量具体而细致的工作,仅2012年文化交流活动及项目就多达27起,实现国内外人员往来逾700人次。据车兆光介绍,目前,吉林省文化厅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信息保障、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式,积极推动吉林省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连续3届举办“东北亚文化艺术周”;连续开展了14届由中、日、韩、蒙、俄东北亚五国地方政府主办的“东北亚地区美术作品展”;连续25年与日本宫城县隔年互办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均收获了社会经济双重效益,让世界看到中国风格、吉林特色,铺就了一条文化走出去的交流之路。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