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面临剧本荒 催生小说改编热

楚天金报
2013-03-26 14:55:05

   昨晚,由北京著名民营话剧团体Rainbow戏剧社倾力打造的《后青春期的诗》在琴台大剧院上演,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不过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不论是雅皮剧(指高层次品位的话剧),还是新锐话剧,越来越多的话剧都开始采用小说改编的方式加以创作。

    话剧面临剧本荒

   其实小说改编话剧的形式一直都有,但是近年来显得尤为突出。去年有安妮宝贝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七月与安生》,之后韩寒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光荣日》也大热江城。直至今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光谷客-17排剧院”干脆将所有的演出剧目全部定位为小说改编。当问及为何要以小说为蓝本的时候,大家都提出了如今话剧市场面临的现状——剧本荒。

   Rainbow戏剧社出品人汪鹏飞帮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最当红的编剧邹静之,写一个话剧的本子最多也就十多万的稿酬,但是他的电视剧剧本酬劳却高达20万一集。而在时间上,创作一部话剧剧本的时间要比许多电视剧剧本长。“这笔账谁都会算,好编剧当然都会选择去写电视剧。”汪鹏飞无奈地说。

   17排剧院导演江兆旻也坦言,从前话剧的职能是传播国家政策,如今的话剧剧本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这也导致很多传统话剧编剧的作品逐渐被淘汰。

    改编话剧可双赢

   江兆旻说,17排剧院此前采用湖北知名作家方方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桃花灿烂》作为首场大戏,确实是想借助名作家的名气宣传,“当今社会都是这样,不出名就难以入观众的眼,我们确实借助方方的名气吸引了大批观众。”

   其实,知名作家将小说版权卖给话剧团体,价格并不高。谈及《桃花灿烂》的版权价格,江兆旻也笑了起来,“基本上是义务吧!相比她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我们这点版权费完全是九牛一毛。”而《后青春期的诗》购买的是台湾名作家九把刀的作品。导演汪鹏飞最终以真诚打动了九把刀,用不到5万元的低价就拿到了改编权。

   既然作家将自己的作品版权卖给话剧社团基本无利可图,为什么他们还愿意这么干呢?此前方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过,从小说到话剧,也是文学从不同渠道突围、走进公众视野的一种方式。“当下文学偏冷,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我们尝试让文学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们的生活,就是希望大家通过关注话剧而关注文学。”

    改编话剧受追捧

   这些用小说改编的话剧是否卖座呢?所有的话剧人都给出了肯定答复。汪鹏飞说,好剧本加上好表现,想不卖座都难。

   去年由安妮宝贝同名小说改编的《七月与安生》,在江城是一票难求。而17排剧院每每上演方方小说改编的话剧,也会吸引大批话剧或者文学爱好者。“我们调查发现,17排剧院的观众有90%的人之前都没看过话剧,大多数是冲着方方慕名而来。最近上演的《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更是让很多喜欢方方的小说《树树皆秋色》的观众前来捧场。”江兆旻说。昨晚,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来看《后青春期的诗》的观众,发现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九把刀”的名号去的。一位彭小姐告诉记者:“我之前听说过Rainbow戏剧社,他们一直是以青春派闻名的,而且这次又是九把刀的作品。感觉确实不错,在话剧舞台上面对面展现的小清新,比电影里的‘那些年’更能打动我们这些80后。”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