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艺:以“请进来”促“走出去”

中国文化报
2013-03-29 11:06:25

    本报记者  王立元

   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戏剧表现形式和编导演理念、舞美技术等,在广泛借鉴的同时,运用民族的戏剧元素创作作品,传递中国的文化理念——

   “比起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因为受语言和观赏对象的限制,儿童剧要想‘走出去’很不容易。”谈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文化“走出去”方面的探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周予援坦言,一直以来儿童剧“走出去”的机会很少,这从中国儿艺自1956年建院到2004年只到国外演出过一次就可看出。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文化是心灵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儿童剧让世界各地的少年儿童了解中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中国文化的种子,使他们从小就能对中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周予援说。

   为了突破语言障碍,中国儿艺于2008年特别打造了视觉舞台剧《十二生肖》。“这部舞台剧里没有太多的台词,主要靠的是演员的肢体语言。从一开始,我们就在考虑演什么样的故事给外国孩子看。十二生肖是中国的民俗元素,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很广,许多外国人都知道自己属什么。因此,用十二生肖设置角色既可以代表中国,又容易让国外的孩子接受。同时,我们让故事围绕全球都在关注的环保问题展开。”周予援说。为了打开国际市场,中国儿艺特意请来曾经执导悉尼奥运会和多哈亚运会开、闭幕式,并在国际儿童剧演出市场广受认可的澳大利亚导演彼得执导。精心的策划很快赢得了良好的回报,2008年春节,《十二生肖》全球首演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的演出商齐聚北京中国儿童剧场,共同商讨《十二生肖》2008年至2009年全球巡演计划。之后,《十二生肖》陆续赴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美国等国家演出。

   2012年4月18日至22日,中国儿艺首次走进美国纽约,参加杰克斯格堡艺术中心“大红色椅子”演出季,受到当地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演出大获成功。首演结束后,该演出季总负责人迈克尔·哈灵顿感慨地说:“能够邀请到中国儿艺的《十二生肖》赴纽约演出,我们倍感荣幸。我观看演出的时候,深深地被眼前美丽的图景所吸引,纽约的观众也被深深震撼了,演出很精彩。我非常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次邀请中国儿艺到纽约来演出!”《纽约时报》评论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十二生肖》美妙而友好地向观众们传达了有关生态环境的讯息,细致、感人。”

   “《十二生肖》在国外的演出都很受欢迎,当地的孩子们看得很专注,他们表示看懂了,也很喜欢这种表现方式。现在,加拿大、丹麦也向我们发出了邀请,希望我们安排好档期去演出。”周予援介绍。

   据了解,2012年中国儿艺赴美国、日本、印度3个国家共演出10场。这是中国儿艺在国外演出最多的一年。“经过多年探索,我们体会到,在儿童剧‘走出去’的过程中,作品至关重要。每个国家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角度都不一样,我们不能把自己认为好的硬塞给人家。要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戏剧表现形式和编导演理念、舞美技术等,在广泛借鉴的同时,运用民族的戏剧元素创作作品,传递中国的文化理念。”周予援说。

   近年来,中国儿艺盯住国际儿童剧演出市场搞创作,探索出了与国际一流团队深度交流,合作策划、制作、演出的“走出去”之路。中国儿艺与日本、韩国有关方面联合创作的动漫舞台剧《想变成龙的金鱼》,在中国儿童剧演出史上首次实现三国语言同台对话,并且到日本、韩国巡演;中国儿艺与日本道化剧团合作演出的中文版《小吉普·变变变》、《三只小猪·变变变》、《小卡车·变变变》在国内巡演数百场,2011年10月,《小吉普·变变变》应邀赴我国台湾演出,这是中国儿艺成立55年来首次赴台演出;瑞典不仅授权中国儿艺排演阿·林格伦的经典之作《皮皮·长袜子》,还派出整个创作团队与中国儿艺深度合作。“我们目前还在寻找和尝试类似的合作模式,但想找到合适的剧目也不容易。”周予援说。

   语言障碍可以想方设法解决,但国际儿童剧市场一直以来的低票价,却让中国儿艺失去了很多去国外演出的机会。据周予援介绍,国际演出市场的惯例是,一部剧目到国外演出的国际差旅费由演出方负担,到国外落地后的吃、住、行由对方承担。“在国外,儿童剧的演出票价折合人民币一般在70元左右,一场演出如果满座的话,最多只有6万元的票房。除去演出补贴,我们很少能从中获得收入。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的高雅艺术,国际差旅费还需政府的支持。”周予援表示,高雅艺术不同于杂技、武术,“走出去”的机会相对较少,政府应对传播高雅艺术的国家级艺术院团设定一个“走出去”的量化指标,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走出去”的艺术院团。

   “当然,这也给国有艺术院团提出一个更高标准,能不能拿出好的艺术作品?应设置一个选拔和淘汰的环节,保障‘走出去’的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周予援说,“政府支持,制定相应的量化指标,各艺术院团拿出最好的作品,配合有效的选拔机制,中国文化‘走出去’产生的影响会更积极、更深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