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5>只有字幕是3D 好莱坞为圈钱偷工减料

中国经济网
2013-03-29 15:52:30

   上映10天票房轻松破亿元——这是好莱坞进口大片《生化危机5:惩罚》创造的成绩。该片自3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以来势如破竹,但也遭到了不少诟病。许多网友吐槽:该片剧情牵强附会、逻辑混乱,关键是花了高价买3D电影票,到影片结束才发现只有字幕是3D的。

   好莱坞进口片被批伪3D已不是第一次,此前《诸神之战》、《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影片放映时都曾遭遇口诛笔伐。人们不禁疑惑,一向以电影技术高地自居的好莱坞,为何频现伪3D之作?

    投资小利润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伪3D片,简单说就是前期没有使用3D摄像机拍摄,而靠后期软、硬件技术把2D画面转成立体效果的电影。虽然真3D和伪3D电影都采用偏振技术播放,但效果不可同日而语。真3D电影裸眼看时画面发虚,必须佩戴3D眼镜观看,放映时3D内容会朝观众的方向浮出银幕,并且时不时会有物件贴近面门,有伸手可以触及的现场感。

   既然这么容易被识破,伪3D电影为何屡见不鲜?据专家介绍,其原因是投资小利润高。真正意义上的3D影片,60%以上的内容必须是3D摄影机拍摄的。按照这个标准,一部电影的总投资要增加3000万美元,而2D转3D的成本约300万美元。在压缩成本的诱惑下,不少投资方选择了后者。而伪3D电影不仅投入小,还可以节约创作时间。“容许卡梅隆花费10年时间拍一部《阿凡达》的制片方毕竟是少数。要知道,这10年的投资风险跟中国股市一样不可预期,即便最终证实了卡梅隆的实力,但谁也不敢为下次的结果打包票。”资深电影发行人吴先生直言。

   现实的情况是,在3D大热的氛围下,即便是伪3D电影,只要扣上3D帽子就能变相提高票价。以中国内地为例,一张3D电影票比一张2D电影票的价格平均要高10元到20元,这样的差价累积起来相当可观。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3D银幕为伪3D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放映空间。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的银幕数为1.4万块左右,其中3D银幕数已经达到8500块,占比超过60%。

    票房难以持久

   然而,伪3D就能一直忽悠观众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受伪3D的连累,3D版电影在海外已经出现票房大幅滑坡的迹象。以通过后期转制而成的3D《泰坦尼克号》为例,该片虽然在中国内地上映一举拿下近10亿元相当于1.5亿美元的票房,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却遭到冷遇。在美国,“升级版”《泰坦尼克号》的票房仅为5000多万美元;在日本,它只获得了400多万美元的票房;而在欧洲,该片“沉”得更快,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将该片提前下线,以便给其他影片让道。

   据美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电影票房创下新高,但3D电影的票房成绩直线下滑,2011年占据总票房的46%,去年则不到30%。而这30%还是靠多发行了近20部3D版电影才勉强撑起的,也就是说,3D电影的单片贡献率在下降。

   业界人士指出,眼下中国的观众还处于技术饥渴阶段,当这种新奇感消退以后,被各种概念包围的3D市场,会像海外一样回归理性,到时候伪3D电影将无地遁形。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