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扬州再现隋炀帝墓:炀帝墓的"新陈代谢"慎重些好

南方日报
2013-04-16 16:02:49

    潮 白

   扬州又发现了一个隋炀帝墓。4月12日,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了此事。报道说证据很充分,出土了4只体积巨大的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尤其是还出土了墓志,上面写着“隨故煬帝墓誌”,内容有“隨大业十四年”(炀帝被叛军缢死年)、“帝崩于扬州”等字样。

   所以说又发现了一个,是因为原来已经有了一个,也在扬州,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看资料说,那是清朝的阮元鉴定的,由时任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此墓与彼墓之间,相距5公里。然而,隋炀帝只有一个,“真”的陵墓不可能有两个。曹操有疑冢七十二,那是历史上有人糟践他编出来的,就算的确如此,“真”的也还是只有一个,或许是安阳前两年热闹一时的那个,或许不是,关键在于出土的物证能够让人信服。一旦让人信服,墓主不是史书上记载的皇帝、名人都不要紧。

   新发现的这个炀帝墓是现在的专家鉴定的,当然有他们的道理,本人也十分愿意看到“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但和“旧”墓的鉴定比较起来,“新”的目前来看基本属于自说自话的性质。我们应当模仿前些年非常盛行的高校辩论赛的程序式做法,己方陈述之后,再听听“对方辩友”的观点。也就是说,如果以“新”的来否认“旧”的,就还该听听阮元怎么说,权当他当年是“误判”吧,他究竟是根据什么鉴定那个墓就是炀帝墓的,是像泰山上弄个“孔子小天下处”那么随意,还是有他所掌握的材料足以支撑他的一番道理。

   阮元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是乾隆时的进士,老皇帝当时高兴地说:“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阮元后来虽然在中央和不少地方都做过大官,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谓,终究是学者的成色十足。《清史稿》本传里有他的学术成就介绍,“敕编《石渠宝笈》,校勘《石经》。再入翰林,创编《国史儒林》、《文苑传》……集《四库》未收书一百七十二种,撰提要进御,补中秘之阙……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挑与我们相近的事说,他任两广总督期间主持编纂的《广东通志》,梁启超如此评价:“大约省志中,嘉道问之广西谢志,浙江、广东阮志,其价值久为学界所公认。”

   因此,以阮元的学识、地位来鉴定炀帝墓,想来非轻率之举,尤为关键的是,他那个时候“认定”什么,动机比我们现在相对要纯粹一些。现在往往不然,比方前面所言的“曹操墓”,大家这边对其真假还在议论纷纷呢,他们那边已经参照陕西兵马俑的游客量,门票价格,然后几乘以几等于多少,靠这块招牌一年能赚多少亿,开始拨弄自己的经济算盘了。阮元那时可能是纯文化的考虑,至少断不会有“什么搭台、什么唱戏”的理念。而阮元怎么说,今天倘若没有直接的材料,自然不可起其于地下而问之,就需要下功夫去爬梳典籍。总之,我们不能用一块墓志、几件不同寻常的东西,还不弄清阮元怎么说,就轻易地否定掉他。

   苏东坡当年认定黄州赤壁就是三国赤壁古战场,挥毫“大江东去”,时人即有非议,而“东坡赤壁”今天也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所以,无论怎样,阮氏炀帝墓的价值仍在。然归根到底,炀帝墓的“新陈代谢”慎重些最好。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