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被学者质疑 易中天认为其丑化曹操

东南快报
2013-04-22 15:28:22

   4月21日上午,由福建省文学院主办的“名家讲堂”第二期在福州安民巷的八闽书院开讲,著名文学评论家、学者孙绍振教授应邀为几十名文学爱好者做了一场题为“《三国演义》与人生”的精彩演讲。

   在为雅安地震做简短默哀后,孙绍振教授开始旁征博引,畅谈起《三国演义》与人生。他说,《三国演义》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它家喻户晓,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还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区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又受到一些中国学者的质疑,比如胡适在《〈三国志演义〉序》中批判它拘守历史的故事,缺乏想象力和创作力,鲁迅认为它混淆了历史与文学,易中天认为它丑化了曹操。对《三国演义》的解读,孙绍振教授则认为不能只是片面地针对思想层面进行研究,阅读这么一部描写军事领袖、军事生活的长篇小说,可以领悟人生的真谛。

   在讲座中,孙绍振教授围绕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英雄人物,着重分析了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性格特征的刻画。他说,《三国演义》写的看似是军事斗争,其实是人物之间的心理斗智,比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多智是被盟友周瑜的多妒逼出来的,多智的诸葛亮早就料定曹操的多疑,于是有了“草船借箭”,而恰恰是曹操的多疑成全了诸葛亮的多智,最后的结果就是多妒的周瑜变得更加多妒。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在“多妒,多智,多疑”的“良性循环”中展开,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伟大之处。

    本报记者宗龙/文王玮/图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