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为书博会撑场面 重头新书多突破少

北京日报
2013-04-23 15:23:53

    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昨天在位于海口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落幕。

   79岁的老作家王蒙自己可能都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加全国书博会了,这些年的全国书博会他几乎没落过。王蒙的频频登场,可以充分印证知名老作家在全国书博会唱主角的特有现象。而这一现象今年更甚,除了台湾作家九把刀外,书博会文学图书市场几乎全是老作家的天下。

   本届书博会,除了王蒙推出《这边风景》外,58岁的韩少功带来长篇新作《日夜书》,73岁的叶永烈带来纪实文学《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64岁的梁晓声更是一口气儿推出了三本新书——长篇小说《返城年代》、《懦者》及随笔集《中国人,你缺了什么》,而久未露面的66岁的肖复兴也带来了新书《美国拾零》。

    重头新书多突破少

    老作家新书不少,但有突破的似乎不多。

   本届书博会最惹人关注的当属莫言新书《盛典——诺奖之行》,出版方甚至希望通过该书创造2013年图书市场的盛典。而莫言新书发布会也的确有“盛典”的感觉,现场人满为患,有的记者甚至挤不进去而被挡在了门外。

   莫言新书共16万字,按时间顺序真实记录了莫言领诺奖期间每日活动、演讲、采访以及感想,包括莫言日记13篇、莫言演讲实录7篇、采访实录8篇,还有60余幅精美彩色照片。但连莫言自己都不得不说,这本书更多是资料性的东西。一些先睹为快的记者发现,莫言日记最有看头,但是字号超大,一页纸所放字数实在有限。

   王蒙推出的《这边风景》并非新书,而是一部尘封多年的旧作。“那是我在‘文革’中写的,我并没有直接写‘文革’,我前面写的主要有1962年新疆伊犁的边民外逃事件,后面更主要写了‘四清’运动当中的农村情况。”王蒙说。

   还有两部长篇在书博会上做了推介,周大新《向上的台阶》主要讲的是一个草根青年的仕途故事,书中写了人在官场的纠结、挣扎和无奈;梁晓声写小人物抗战故事的新作《懦者》,则被视为他的转型之作。

    老作家不敢轻易写长篇

   不经常露面的作家肖复兴出现在了武汉大学出版社举办的读者签售会上,他一边为读者签名新书,一边答应着他们合影的要求。他说,他将自己在美国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化作了令人温暖的文字,写就了这本随笔《美国拾零》。

   肖复兴已经20年没有新长篇问世了。“袁鹰老师曾经希望我写一部长篇,表现北京宣南从戊戌变法至今百年沧桑的变化。但我觉得积累不够,一直没有动笔。”肖复兴说,其实前几年写了一部30万字的长篇,是写知青一代当代命运的,但他觉得拿不出手,就搁置在了一旁。

   肖复兴不敢轻易碰长篇,但也有他的独家观察。“每年国内有几千部长篇小说问世,但是我认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发生很大变化,文学也发生了潮起潮落的变化,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兴盛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认为,短篇和随笔对作家一样是锤炼。

   尽管如此,肖复兴并不排斥写新长篇。他认为,对老作家来说,其实年龄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一个作家的艺术表现力是否有所长进,对现实生活是否有独特的认知,而这些正是他目前遇到的瓶颈。

    80后作家不认可传统方式

   “大家其实也都很明白,传统知名作家往往是能撑得住场面的,他们甚至已经成为书博会形象的一部分。”北京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杨文轩认为,这些年民营出版板块发展迅猛,大部分畅销书出自民营出版公司。但一些重头民营出版商缺席书博会,令不少畅销书作家也一直很难在书博会上露面。

   据观察,一些知名民营出版公司之所以缺席,是因为书博会的交易功能已经丧失。精打细算的民营出版商往往认为,这种传统的展示方式已没有太大意义。杨文轩说,华文天下已经好几年不再参加类似的展示活动了,“传统地面推广方式效果有限,付出成本又很高,不划算。”

   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书博会或者图书订货会等传统图书盛会需要寻求新的突破。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说:“主办形式上需要变化,才有可能和新一辈作家形成对接。事实上,一些80后作家对这种传统推广方式不太认可,所以他们不愿意来。”

   无论老作家新作含金量如何,从全国书博会现场明显感到,出版社和读者依旧看重传统老牌作家,新一代作家还难以取代老作家。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还是希望,传统的书博会需要充满活力的年轻作家加盟进来,以吸引更多读者。

    记者 路艳霞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