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要由“鸡”到“蛋”?

中国文化报
2013-05-02 10:37:53

    周慧虹

   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近日在海南落下帷幕。4天的书博会期间,参会读者超过26万人次,出版物交易额、交易数量、销售码洋皆取得不菲业绩。据媒体报道,此次书博会,读者追星比追书更热衷,不少读者更关心能不能见到名人,能否拿到作家签名的作品。

   这场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的盛会,在读者那里却演变成了一睹名人真容的大好机会,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不免让人想起学者钱钟书在面对登门造访的读者时,所做的那个有名比喻:“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既要吃“蛋”,也想认识那只下蛋的“鸡”,读者的好奇心可以理解。若能理性处理“蛋”与“鸡”的关系,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笔者的担心在于,一些读者认识“鸡”的欲望甚于吃“蛋”的欲望,他们沾沾自喜于见到了那只著名的“鸡”,至于“鸡”下的“蛋”,则可能捧回后无暇细细品味,甚至于束之高阁。这样的话,不能不说是阅读的悲哀。

   书是用来读的,不是充当摆设的,借之向人证明自己与哪位作家有过零距离接触,实在没有多大意义,作家的名气、才气并不会因此传递给接触者。对于读者来说,视作家为明星,追崇作家多于追崇其所写的书,显现出的是一种浮躁的心态,由这种心态支撑的阅读即便呈现繁荣之势,也会使阅读质量大打折扣,使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受到不良影响。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需要的是内在的沉静,需要的是对书中内容悉心感悟。即使是由“书”及“人”,想要与写作该书的作家保持一种联系,也应立足于对作家才学、精神的学习,让作家的思考在读者身上得以延伸。不能只追逐有名气的作家,却忽略了作家笔下闪光的东西,忽略了作家走向成功的坚韧与精神追求。

   在此方面,被追逐的明星作家积极言传身教无疑恰逢其时。作家们要做的,不只是奔忙于开新书发售会,不只是简单的签名售书,他们需要用语言与行动来告诉读者,如何才能与阅读展开一场心灵的约会,如何才能更好地摆脱外在不良风气对个人内心的侵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