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甫帖》引学术和市场PK 刘益谦坚信其真实性

北京晚报
2014-01-05 13:45:22

   就在上海博物馆的三位研究员于元旦当天在《中国文物报》上公布关于《功甫帖》真伪研究报告后,《功甫帖》买家刘益谦终于做出回应。前天中午,刘益谦针对此事做出的三度回应,名为“回归学术,回归理性”。

   刘益谦在声明中表示,《中国文物报》的“研究成果”虽然是以个人的名义发表的,但文章的标题、行文语气、表达方式都符合正常学术论文的规范。“从这两篇文章来看,单国霖认为‘安崎著录的可能即是此墨迹’,也就是主张《功甫帖》是清初以前的仿本;而钟银兰、凌利中研究员则坚持此帖是清末依据石刻拓本‘双钩填墨’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在‘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内部对此也存在不同的学术主张……”刘称接下来他要等待苏富比方面的学术论证,并结合其他相关专家的学术观点,得出综合的评判。

   虽然之前有业内人士提醒刘益谦这次上博之所以做出“非常之举”,背后另有隐情,但在声明中他仍相信上博“不会如此狭小”。

   “上博的三位研究员,不顾个人职务身份可能带来的误解,在自身的学术观点都未能统一的前提下,就在大众媒体上以官方名义发表最简单粗暴的结论,这不仅会给上博带来名誉损害,更有依仗职务便利博取眼球的嫌疑……经历了这个岁末的纷扰,我已身心俱疲,其中的压力和委屈难以言表,因此我保留通过各种(包括法律)途径追究责任的权力。”

   刘益谦认为,“让原本应该以学术方法辨析的疑义回归学术,让原本应该以理性方式解决的问题回归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打着学术旗号的动机不纯的行为可以被原谅,否则会给我们的文化生态造成更大的伤害。

   “既然是个人观点,那就是一场学术争论。”刘益谦表示,虽然苏富比有规定,有两位以上国家级研究员出具报告,就可退还拍品。但他目前依然坚信《功甫帖》的真实性,并计划在龙美术馆浦西馆开馆之日公开展出。

    快评

    因为尊重

    所以慎重

   此次《功甫帖》事件中,另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议题在于:公立博物馆专家为保持学术品质,不为利益方背书,从不介入市场鉴定,这已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博专家此番为何高调“打市场之假”?

   对此,上博曾有婉转解释,称这次研究报告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在研究馆藏《刘锡敕》时发现它与《功甫帖》作伪手法如出一辙。

   一些拍卖界人士对此持保留意见。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表示,近期苏轼《功甫帖》真伪之争引发公众关注,学术干预市场引发激烈反弹。

   刘尚勇指出,学术鉴定和市场鉴定的标准不同。学术研究出于公益,不避对错,鼓励争鸣,经常反案;市场鉴定却要维护私人利益,动则伤筋动骨。两者“交锋”需要慎重,此门一开,学术很可能会为利益背书。

   但更多文化界人士认为,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文物打着“国宝”旗号自我包装炒作、以求行销于市场之时,公立博物馆理应打破沉默,承担文化责任。

   上海一家媒体艺术评论主编顾村言撰文称,国有文博机构是纳税人供养的机构,在事关文化底线的事件中,需要有所担当,更需要“理直气壮”地发声。

   事实上,学术鉴定和市场鉴定本应有所交集,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敬畏。正如马未都所说,“《功甫帖》的鉴定对业内是大考,虽九字也包含气象万千,不是随便一个真字或一个伪字可以终论的。我们作为后来人,无论站在何种角度,在传统文化面前都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孙丽萍 岳瑞芳

    回放

    ■2013年9月19日

   上海著名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功甫帖》。

    ■2013年12月21日

   《新民晚报》发表报道称,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认为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是伪本。

    ■2013年12月22日

    “苏富比拍卖行”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坚持《功甫帖》为真迹,称尚未收到上博的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23日

   刘益谦在“新浪收藏”发表声明,催促上海博物馆尽快公布完整的研究报告;2013年12月26日,刘益谦再次发表声明,对上海博物馆提出了几点质疑。

    ■2014年1月1日

   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的两篇研究文章在《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刊出,认为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是伪作。(记者 张硕)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