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精神”相传十年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4-07-15 16:44:02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每年中秋节,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上一年级的学长都会来到下一年级,为来自远郊区县、因为路远不能回家的学弟学妹们表演节目。

    从来没有哪条规定要求这样,也从来没有老师参与组织。这一切都是学生们的自发行动。

   宏志班是一种特殊的班级,它设在各地实力雄厚的学校,专门招收品学兼优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收学费、书费,有的还补助生活费。1995年,全国第一个宏志班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开班。

   宏志班的学生很注重“宏志精神”的传递。表演节目只是最普通的方式之一。几乎每个宏志班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拿到的第一个月工资都会捐回宏志班。一位毕业生在信中写道:“感谢在宏志班的日子,让我知道苦难只是我们人生的背景,未来还在自己的手里。我捐献工资,是非常想让学弟学妹们知道,战胜苦难的灵魂会更深刻更美好。”

    考虑到这些学生进校之初的样子,自卑、敏感、内向,这样的转变有些不可思议。

   秘诀隐藏在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教育体系中。针对宏志班学生的特殊性质,广渠门中学确定“扶贫先扶志”,培养他们感恩、进取和奉献的精神品质。为此,学校特意援引解放军驻藏部队提出的“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加以扩展,又加上“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作为宏志班的班训。

   在宏志班高三(1)班的账本上记录着这样一串数字:“3月2日55元,3月7日50元,3月13日85元,3月17日52元……”这是学生们花了3个月捡瓶子卖废品的收入,一共439元。这笔钱一部分买了资料,一部分则买了酸奶。买酸奶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而是为了感谢食堂大师傅为宏志班的操劳。

   宏志班学生刚来时,大多把志向只限定在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上。因此,广渠门中学把励志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爱心万里大讲堂”,邀请各界优秀人士为同学们做讲座,帮助宏志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信心,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广渠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对宏志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反哺社会。当全国一些地方发生灾情时,学校组织学生了解灾情,献出爱心;当同学家中出现困难时,老师与同学共同伸出援助之手。

   在多次救灾抢险中,宏志班学生把自己在酷暑中勤工俭学挣来的近万元钱捐给了中华慈善总会。第六届宏志班的一名学生,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设计院的工作机会,参军入伍到湘西的山沟里。汶川地震后,一次帮助老乡运送救灾物资的过程中,余震发生了,紧急关头,他将一位乡村教师护在身下,自己却被落石砸伤。退伍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如今已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他说:“今后不论在哪个岗位,我都会永远铭记是宏志班给了我新生,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捡瓶子是宏志班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一。学生们来到城市,逐渐形成爱美爱干净的意识和习惯,但是每次捡瓶子,他们依然在垃圾里翻找,女生尤其积极。

   一名班长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应该是我们的美德,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荣誉。我们是一群心理健康的阳光少年。”

    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说:“如果不是极具事业心和爱心的人,教不了宏志班。”

    在学校宏志班的办学历程中,所有的班主任收获了一个共同的称呼:“宏志妈妈”。

   出于巧合,历届宏志班班主任都是女性,这个称呼是学生们自发送给她们的。“我们没有节假日,也从来不分上下班的时间。只要学生有需要,我们就要随时陪伴在学生身边。”一名“宏志妈妈”说。

   据统计,到2014年5月,广渠门中学先后招收了19届共计1400多名宏志班学生。10年间,学校先后有1000多名宏志班学生圆了大学梦,同时也使近千个家庭摆脱了贫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