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名法国抽象画家聚首北京
![]() |
法国新现实主义画家杜皮尔·米歇尔正在介绍他的作品《黄色斑马线》 |
![]() |
法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主席叶星千参展作品《生活》 |
![]() |
法国新现实主义沙龙画家阿曼尔·鸥南作品《OA2013》 |
![]() |
法国新现实主义沙龙主席迪·欧利维作品《自然景》 |
![]() |
叶星千在画展上向观众介绍他的作品《无题》 |
法籍华人发力倡导抽象艺术之风
叶星千本人特意为展览选择了两幅作品,一幅是横向韵律流畅的油画作品《生活》,用明快的黄色调渲染出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意境;一幅是纵向点线笔墨的水墨作品《无题》,挥洒出清雅淡泊、崇高遒劲的意趣,均采用了抽象艺术语言。
“在法国新现实主义沙龙诞生之初,就选择了抽象符号,之后的几十年间,涌现出了不少的抽象艺术大师”。画展总策划、叶星千的法国妻子茹爱乐·叶(Joelle YE)介绍说。
“而事实上,中国的抽象艺术源远流长。”叶星千指出,中国画家应该从绵延五千年从没有中断的中国文明基因库中去寻找新的抽象语汇。
19岁就留学法国的叶星千,在现代艺术流派的发祥地巴黎悟到,毕加索等人把古典艺术蜕变为现代艺术的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在世界艺术基因库中寻找从未被使用过的新的艺术基因,譬如毕加索找到了非洲面具等原始艺术基因;二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譬如毕加索创造了立体主义等语言。之后,他把搜寻抽象艺术基因元素的目光投向了祖国。
叶星千发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植出大量的抽象艺术思维和元素。但当下的中国人,在游山玩水时,不仅缺失抽象审美意识,恰恰相反,喜欢把本是抽象的美景,先用想象转化成具象景观,然后再加以鉴赏。譬如长江三峡中的一个抽象石峰,定要先转化为“神女峰”的具象形象,然后再来审美。再看黄山的“猴子探海”,桂林的“象鼻山”等不胜枚举的全国自然名胜,都是这种由抽象思维转换为具象思维的审美例证。即使人们仰望天空观赏抽象的朝霞时,也要像杜甫那样,先比作“白衣苍驹”的具象,似乎才能产生美感。
叶星千同时发现,中国文人在把玩奇石时就不同了,他们玩的是纯粹抽象的形式美感,不再转换成具象形象。他被米芾与苏东坡把玩奇石的形式美感所吸引: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玩石头玩到了“石痴”的地步,在他心中被称之为大美的奇石,不是奇在肖似自然,而是纯粹的形式美感,用他的话说就是:瘦、皱、透。和米芾同好的苏东坡,又加了一条形式美原则“秀”,合为“瘦、皱、透、秀”。
因之,叶星千抓住了“瘦、皱、透、秀”等抽象思维的中国基因,创作出了大量既有法国新现实主义流派理念、又融合中国传统抽象元素的艺术作品,造就了极具个性化的抽象“语言”,在西方流派纷繁的当代艺术创作中脱颖而出。
叶星千强调指出,中国人不能丢掉抽象思维的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中国画家应该不断在中国艺术宝库中寻觅有意味的艺术基因,进而蜕变出现代抽象的绘画语言。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复苏
抽象派分为两大支流,理智的抽象称之为“冷”抽象,情感的抽象称之为“热”抽象。前者多通过几何形体来表现,后者不假思索地用情感作画,用色彩、线条、构图等直抒胸臆、挥洒感情。
抽象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一个“自为自的领域,只被自身的和作用于自身的规律统治着”,作为内心感受最合适的表现形式是“无物象”的。形式因素是独立的存在,艺术表达“精神的现实”、“更高级的现实”。美术犹如音乐,音乐传达的情绪是抽象的,绘画传达的情绪也是抽象的。
抽象艺术热衷于在抽象的世界中寻找灵感和创造力,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抽象美,艺术只能表达感情和情绪,而内容则退居其次。本质上,抽象艺术与表现主义、至上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等流派有着内在的关联,这些艺术流派其艺术创作均以抽象风格为主,某种层面上都可以看作是抽象艺术的分支。
北京大学教授彭峰推介指出,法国是众多现代主义的摇篮,从模仿现实到再造现实,被认为是人类艺术史上一次重大转向。成立于二战结束之后的法国新现实主义沙龙,致力于对新现实的探索,由表现、超现实,进入抽象。
抽象艺术并非没有形象,而是致力于创造非现实所有的形象,为我们创造新现实。彭峰说,这次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探讨新现实与中国艺术传统和当代社会的关系。
反观中国的艺术发展,建国后的美术基调是以徐悲鸿提倡的法国学院派结合了苏联的教育模式而制定的以写实为主、吸收中国传统的写意风格为辅的美术政策所决定的。直至“文革”后西方文艺思潮及其创作再次波及中国。
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主的新一轮的冲击,让中国一些前卫艺术家选择了抽象艺术的创作道路。但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虽然从事抽象艺术的艺术家人数日多,抽象艺术却始终未曾成为中国艺术的主流。
有专家认为,目前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合理的艺术机制,观众审美能力的受限、审美标准的单一化、批评家的不独立身份、浮夸的艺术市场、艺术法律的缺失和媒体的局限性等各种问题制约了中国艺术体制的自我完善。其中,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仍然尽可能大的左右了中国的艺术发展。
但即便在如此的环境因素下,中国的抽象艺术还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以上海、北京等地为中心集聚地的态势。对欣赏观众和收藏群体素质颇有要求的抽象艺术,近些年来也频繁的出现在文献展、双年展、博览会上,让观众和藏家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变得更为开放和包容,逐渐成为收藏拍卖市场上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