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毁容式文物修复”

东方网
2019-02-22 17:32:22

相对而言,我国四川地区的石刻造像较为集中,这是因为唐宋两代佛教由北向南发展所致。它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达到了一个巅峰,某些方面至今还无法超越。尽管久历千百年风雨的侵蚀、兵燹的焚烧,还是留存着大量的石刻造像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然而,这些石刻造像近年来却受到了某些程度的破坏,令人惊诧的是,它是打着“文物修复”的招幌,被无情地“毁容”了!

诸如:资阳市安岳县峰门寺石窟的佛像除右掌断裂,其余部位并没有明显损坏,如今,它被全身覆盖了鲜艳的红、蓝、黄、绿色彩,原本花纹边饰、衣服褶皱的痕迹也不复存在;资阳市下辖的雁江区、乐至县,保存唐宋石刻造像10万余尊,其中庵堂寺摩崖造像、骑龙坳唐代大佛、报国寺大蜀广政年间摩崖造像等都被全须全尾地用油漆刷了一遍;内江市资中县东岩的诸多造像几乎都“再塑金身”。客观而言,历朝历代对石刻造像都有不同程度地修复,其历史价值中,也应该包含着历朝历代的每一次修复。虽说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刻里,修复的方式不尽相似,但旨意明确,即: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进行恢复原貌的修补。像如今以简单粗暴的手段予以修复、抹去历史痕迹,则是史所鲜见。与其说是保护,毋宁说是破坏!因为这些行为完全是有悖于我国文物保护法有关“以‘真实性’为根本原则指导修复工作”的规定。

四川地区大量出现“毁容式文物修复”现象,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旅游开发有关。某些地方政府出于浅陋的“美学”理解,认为“新”的总比“旧”的好,打理出“光彩照人”的佛像,才能迅速介入旅游行业,招徕更多的游客,以发展地方经济。如在搞旅游经济开发时,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区——大悲阁作为一个特殊展区,前后封闭了3年进行修复,恰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培训中心主任詹长法所说:“试想一下,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下封闭3年,等于给它盖了一层厚被子,千手观音造像剧烈的破坏状况,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相当一部分当地信佛群众的愚昧无知也是造成“毁容式文物修复”的重要原因。那些善男信女出于对佛教的虔诚、对佛像的崇敬,往往自愿募捐给寺庙以修复石刻造像。如广安金凤山摩崖造像、安岳净慧岩造像等,都是当地信佛者自募资金擅自进行残缺部位的修补,并作了彩绘,“再塑金身”,甚至不顾原样进行了翻新。殊不知,如此名为“修复”实为“毁容”的做法,令这些文物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历史缺陷”,使得其历史价值大打折扣。

按我国现行的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复石刻造像必须经历这么一个程序:前期勘察、方案设计、方案调整、实施修复,每一个阶段都得细致入微。石刻造像的修复绝不能搞群众自发运动,必须在专门机构的同意和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布局和操作下实施。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石刻造像的“毁容式”修复?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亟待培养有关专业人员。但现实的“供需”出现了巨大反差:如安岳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曾在3年前开设了石刻专业,邀请中国传统雕塑研究院专家任教,来培养这方面人才,传承石刻工艺,结果无一人报名,这个专业只得“流产”。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刻造像光耀天下,遗泽子孙,倘若经过修复反而“毁容”了,那无疑是对历史的犯罪,因为它断裂了对古代文明的承继,也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滋养中华文化的土壤。

(责任编辑: 广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