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行间感受新疆魅力

中国质量报
2023-11-23 13:42:48

□ 崔子川

翻阅卢山的诗集《将雪推回天山》,我屡屡被一种大气磅礴而又质朴、悲悯的氛围所笼罩,为才华横溢的诗人身上流淌的家国情怀所感染。这部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展示了卢山从浙江杭州远赴新疆两年多生活和工作的所见所感。全书收录百余首诗歌,分为“将雪推回天山”“塔里木来信”和“阿拉尔之夜”3个小辑,堪称是一部江南诗人献给雪域大地的生命长歌。

作为参加《诗刊》第38届青春诗会的诗人,卢山很早就完成了他的“杭州三部曲”(《三十岁》《湖山的礼物》《宝石山居图》),并因此享誉诗坛。而最新推出的《将雪推回天山》,带给读者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震撼。当诗人脱掉鞋子在沙漠狂奔,他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诗歌语言,找到了粗粝的精神之钙。“西伯利亚的寒风把我/雕刻成一枚锋锐的冰凌/塔里木的地火燃烧着/我内心的激越之血”(《塔里木之夜》)。胡杨、红柳、骆驼、黄羊、野马、雪豹这些雪域的“原住民”,和沙丘、盐碱地、雪山以及天山、塔克拉玛干、塔里木河等交织在一起,陌生化词汇在这部诗集中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

令人欣慰的是,诗人并不是炫技式地随意铺陈,更不是简单化进行名词的堆砌,而是用诗歌的魔棒,将这些植物、动物、地名、自然景观任意驱使,让这些物象活灵活现地在文字中跳动,演变成一个个饱含哲思、丰富的意象,意象和意象相互碰撞、激荡,勾勒出的边疆意境又是那么的雄浑统一。

卢山对新疆的人文、地理、历史甚至宗教,做了大量研究。源于热爱的沉浸式写作,使他的诗歌里可以挤出甘苦和眼泪。试想一下,倘若没有一种与天山打成一片的深沉情感,没有把身心安放在塔里木,没有“向骆驼刺求救,拜芨芨草为师”(《沙漠之王》),没有认石头为兄弟,视沙海中一棵骆驼草为亲人,是断然写不出上述文字的。可以肯定,卢山是用赤子之心在感受新疆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用心血在诗行之间展翅高歌。

年轻的卢山真诚待人,不世故、不圆滑,诗歌抒写却颇为老成,时时处处透露出浓郁的悲悯情怀。捧读这部来自于“雪山的教诲和恩典”的诗集,我常常为诗人语言的张力所折服。用卢山自己的话说,他在“努力修炼诗歌的气场”。卢山的诗歌语言很干净、纯粹,想象力迥异于常人,这一点从书名《将雪推回天山》便可领略一二。他的文字有时候热烈滚烫,有时候又极其冷峻、克制。《花脸雪豹的孤独》整首诗全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一只花脸雪豹的孤独/比早春的岩石还冷”,将主观情绪躲藏在文字背后。《沙海驼峰》“鬓染霜雪的中年人步履蹒跚/如一只塔里木的老骆驼”,刻画人物自然贴切,毫不造作。相信无论身在何方,卢山都会如他所言“今后我将带着一生的战栗写诗”。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水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