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防暑降温、清热解毒的佳品,民间素有“三伏不离绿豆汤,头顶火盆身无恙”的俗语。
绿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籽粒每100克含蛋白质22%〜25%、脂肪1.2%〜2%、碳水化合物58%〜60%、粗纤维4.2%、钙49毫克、磷268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22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1.8毫克。绿豆蛋白质含量是小麦面粉的2.3倍、小米的2.7倍、玉米面的3倍、大米的3.2倍、甘薯面的4.6倍。因其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绿豆被誉为“绿色珍珠”。
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但怎样吃才能起到不同的效果呢?其实绿豆的消暑之功在表,解毒之效在里,绿豆汤一定要“对症”来吃,才能起到良好食疗的效果。
专家介绍,以消暑为目的喝绿豆汤时,仅需喝清汤就可以起到消暑的效果,而不要把豆子一起吃进去。另外,消暑食用的绿豆汤煮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生绿豆加凉水煮开,旺火再煮五六分钟即可,这样煮出来的绿豆汤清澈碧绿,食用可以达到很好的消暑功效。而煮得酥烂的绿豆汤色泽浑浊,消暑效果较差,但有很强的利尿下气、清热解毒功效。食物或药物中毒时喝,能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等也有一定的疗效。日常饮食中多吃些绿豆汤,还有一定的祛铅毒功效;常喝绿豆汤还有降低血压、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
此外,绿豆与其他食品一起烹调,对人体的健康还有更多的作用,比如绿豆与适量黄花菜、大枣用水煎服,可治上吐下泻;绿豆、金银花一起煎服可防止中暑。
绿豆汤的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烹制时常有绿豆干硬,不易煮烂,而熬制时间过长,又使汤色浑浊、暗红,影响其特有的风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到美味好吃又营养的绿豆汤,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烹饪技巧。
方法一:绿豆洗净入锅,加入少量开水,开水的用量以没过绿豆1〜2厘米为宜,煮开后改用中火,当水分即将收干时,加入大量开水,盖上锅盖,继续煮20分钟,绿豆即酥烂开花。
方法二:挑好的绿豆洗净晾干,在铁锅中干炒10分钟左右,然后再加水煮汤,绿豆很快就可酥烂。
方法三:将绿豆洗净,用沸水浸泡10分钟。待冷却后,将绿豆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冻4个小时,取出再煮。
民间还有一种非常节能的绿豆汤烹制方法:晚上临睡前,将绿豆洗净,放入空保温瓶,水烧开倒入瓶中,盖好瓶盖。早晨起床,一暖瓶色泽碧绿、酥烂可口的绿豆汤就做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习惯在煮绿豆汤时加点碱,认为煮得快,而且煮出的绿豆口感绵软。但从科学食用的角度看,煮绿豆汤的时候不能加碱。因为绿豆富含的B族维生素能够弥补出汗时的营养损失,从而起到解暑的特性,而碱会严重破坏B族维生素,因此煮绿豆汤加碱反而是画蛇添足。
此外,绿豆皮中的类黄酮和金属离子作用之后,容易形成颜色较深的复合物。这种反应虽然没有毒性物质产生,却会干扰绿豆的抗氧化作用,也妨碍金属离子的吸收。所以煮绿豆汤,最好不要用铁锅,而改用砂锅。
不少人在夏季将绿豆汤当水喝。但医师认为,绿豆属于药食两用食物,虽然喝绿豆汤没有明显禁忌,但是体质虚弱的人,例如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尽量不要多喝,最重要的是,不要当饮料来喝,如频繁、大量地饮用绿豆汤,反而会加重症状。由于绿豆中蛋白质很高,甚至高于鸡肉等肉类食品,而这些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而老人及儿童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因而也不宜经常、大量地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