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出现了一些专挑黑色食品的“食黑族”,在他们的食谱里主要是黑米饭、黑面、黑豆、黑面包,就连零食也是黑玉米、黑芝麻。这些消费者认为,黑色食品热量低,营养价值高。外企工作的方先生是黑色食品的热衷者,他每天早晨喝黑芝麻糊,中午吃黑米饭,晚上吃几片黑面包。他说:“并非因为黑色食品味道好,而是常看的一些杂志上说黑色食品热量低,对降低体重很有帮助。”
什么是黑色食品,它到底有哪些“神奇”功效?
实际上,“黑色食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黑色食品”被作为“彩色食品”的一部分推出,这些彩色食品包括白色、红色、绿色和黑色,其中,“黑色食品”被认为营养价值最高。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翟凤英介绍,所谓的“黑色食品”大体是从颜色上来区分的,如经常食用的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确实有其独特的营养成分——黑米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很丰富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黑豆中含有皂甙,具有抑制脂肪吸收,促进分解的作用;黑芝麻中维生素含量丰富,具有养颜护肤、益脾补肝的作用;而黑木耳不仅含铁极高,还含有天然滋补剂植物胶质,能使血液稀释,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尽管某些黑色食品营养丰富,但也需要其他食物来搭配。如白色食物的大米可以提供蛋白质、热量等;黄色蔬菜中的南瓜、马铃薯,红色蔬菜中的番茄、胡萝卜、红辣椒,绿色蔬菜中的芹菜、菠菜,都含有不同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膳食中把各种色彩的食物搭配起来,才能对健康有益。翟凤英表示,如果长期以黑色食品为主要食品,对健康并没有好处。黑色食品被贴上“最有营养价值”的标签,主要是一些商家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用现代食品营养学的方法对黑色食品做严格分析,会发现它们的营养成分其实与颜色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黑米,之所以呈现黑色,是因为种皮中富含有色物质花色苷。而花色苷在植物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在不同的植物上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很多水果、蔬菜呈现的红、紫、蓝等颜色,也是因为含有花色苷。因此,除了这一点区别,黑米和普通稻米并没什么太大差异。
黑豆也只有种皮才含有色素,成分和黑米中的主要色素完全一样,但对人体起保健作用的成分皂甙含量与黄豆、青豆基本相同;黑芝麻所含的色素则不是花色苷,而是黑色素类,和黑米一样,色素存在于种皮中,但黑芝麻的营养成分主要存在于胚芽中;木耳的黑色,则又是一种不同的成分,化学名称为糖肽。虽然糖肽有一定的药理功能,但糖肽分子一般无法被人体直接吸收,因此靠吃木耳不可能提高免疫力;而属于海藻类的紫菜、海带,其中的主要显色成分是藻红素和藻褐素,分子结构和叶绿素类似,目前营养学界还没有发现它们有特殊的营养价值。
黑色食品只是一个市场概念,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无法统一检测标准和检验方法。专家表示,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颜色没有直接关系,。把食品按颜色进行分类,认为哪一种颜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无论是白色食品、红色食品、绿色食品还是黑色食品,其实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从营养学角度看,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健康膳食讲求多样性、科学性,不要把健康完全寄托在哪一类食品上,营养均衡才是关键。”
专家提醒,消费者食用五颜六色的食品的同时,要注意一些食品在颜色上做文章,以大米为例,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绿米”、“胡萝卜素米”、“竹香米”等,有些产品并不是天然食品,而是“漂染”而成,如果长期食用,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消费者要注意甄别。
Tips
健康饮食遵循彩虹原则
为了能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应该做到多种颜色食品搭配。专家表示,因营养素的种类、含量或比例的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食品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大多数红色食品能抗辐射,有益于心血管健康;橙黄色食品能促进眼部健康、保持皮肤水分等;绿色蔬果有益于肝脏健康;黑色食品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延缓衰老;白色食品有益于骨骼健康,能增强免疫力等。即使达不到“五色俱全”,也要保证每天3种,尽量做到不偏食任何一种颜色的食品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