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走进国家皮革制品质检中心
2011-08-15 11:00:21 中国质量新闻网

细节、经验让质检工作走得更稳更快

——走进国家皮革制品质检中心

    皮衣、皮包、皮鞋、皮箱……皮革制品早已围绕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充分地享受着他们带来的舒适与快乐。

    作为皮革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我国皮革产品年内销及出口平均达数十亿美元。我国皮革行业近年来始终稳步提升,质检工作功不可没。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皮革质检机构,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始终坚持公正、客观、准确的工作态度,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数据;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承担着各类皮革制品委托检测任务和消费者教育工作;也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出口提供着质检把关和技术支持。

    国家皮革制品质检中心的前身可追溯到1959年成立的轻工业部毛皮制革工业科学研究所制革室,至今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1993年11月,中心首次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和机构认可,是较早成立的国家级质检中心之一。

    52年,汇聚了皮革质检人的坚持与梦想。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不经意的数字体现了中心始终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用经验获得行业尊重的思想。而这些因细节、经验收获的成功的快乐,依旧为今天的皮革质检人快乐着。

    客服电话响铃不超3声

    多年来,国家皮革制品质检中心不仅承担着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检任务,接受来自国内的司法部门、生产企业、商家委托的产品检验。同时,还承担着包括LV、NIKE、Dupent、SATCHI和Gi venchy等国际知名品牌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业务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与企业打交道早已成家常便饭,虽然繁琐,但细节的坚守铸造了中心工作今日的成就。

    “你好,我是国家皮革质检中心,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这是中心对工作人员接听客服电话时的规定问候语。不仅如此,在中心内部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客服电话铃声响不能超过3次,工作人员必须要以最快速度接听客户来电。

    如果工作人员不能立即回答客户问题,会将问题进行记录,再找相关专家解决。在中心工作人员看来,认真对待每一个咨询电话,做好每一个细节,与检测产品同等重要,都是推动皮革质检工作良好发展的一部分。

    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杨承杰介绍说,为持续提高皮革行业整体产品质量,中心会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由于目前皮革制品遵循的国家标准是进入市场的最基本门槛,并未对皮革制品进行档次划分,因此即便是合格产品,也可能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在产品合格的基础上,中心根据检测数据,针对产品欠缺部分,无偿为企业提出建议,比如如何改进生产工艺、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等。让企业实实在在地提高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合格的检测报告。

    中心还积极参与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参加皮革行业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同时,作为皮革相关标准的执行者、以标准检验产品质量的把关人,中心对皮革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内容与标准实施时间具有精准的把握和超常的敏感性。他们发挥此优势,及时地将有关信息传达到相关生产企业,使企业关注新标准的实施,理解标准并按时依照标准组织生产,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提升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我国一些集群化皮革基地的建设中,中心也同样有所参与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河北白沟、福建等地的皮革市场建设中,中心都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地方建立产品检测实验室,提供了设备、技术方面的重要支持,促进了对地方皮革产业的发展与产品质量的提高。

    一份报告审核至少5次

    在中心办公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核,并盖上“国家皮革质检中心”印章。翁以炤副主任向记者介绍,为保证检验结果客观、准确,每一份从中心开具的报告,其审核次数至少达5次。

    经CNAS认可、授权,目前中心可检测项目多达近百种。包括皮革服装、毛皮服装、背提包、公事包、旅行箱包、家用衣箱、公文箱、皮票夹、橡塑球、日用皮手套、运动手套、氨伦手套、皮腰带、篮排足手球,以及皮革、毛皮、皮革化工材料等。其中对皮革、毛皮原材料方面的质检,该中心更是具有诸多绝活儿。但是,这没有使他们对质检的每一步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与放松。

    在收样阶段,中心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复杂的样品进行初步判断并进行分类。如果是材质鉴定,样品送到实验室后,一般由3〜5人分别进行鉴定。若鉴定结果存在争议,中心会请市场经验更加丰富的专家进行确认,直到确认鉴定结果,再由检测室提供检测结果。检测数据及结果完成后,经由检测室主任审核无误,方可正式开具检测报告。之后,检测报告再经审核是否与样品一致、采标是否正确,进行最后一次对样品的把关过程。

    经过5次审核,检测报告基本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准确率。即便在将检测报告递交给送检企业后,中心也还会对已递出的报告进行再核实,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联系客户,要求将样品及报告送回进行重新检验。而这个时间差,一般不超过2天。

    30年功力成就材质专家

    进行皮革产品质检,对皮革、毛皮材质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翁以火召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方面的鉴定是中心发展的特色之一,判定结果准确率很高。

    在中心材质鉴定室的工作人员里,从事皮革、毛皮鉴定最少的也有20余年经验,堪称中心的“镇宅之宝”。对材质的鉴定工作,需要质检工作人员眼观的好功力,要求“行业熟、技术熟”,几乎是不管拿出哪种动物的某个部位,工作人员都能进行准确判定。

    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不仅让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上有所收获,同样也储备了丰富的样品库,几乎所有市场可见的皮革、毛皮样品,在这里都能找到。皮革行业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季节性,有淡、旺季之分。为了在淡季时让一些年轻工作人员对鉴定能持续保有感觉、积累经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会将样品拿出来让他们继续练手。

    如果说,人作为软件是中心在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宝,其硬件条件也同样是得以赢得权威、公正口碑的条件之一。记者看到,在国家皮革制品中心,有物理、化分、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室、恒温恒湿等8间实验室,其总面积达650m2 ,各类专业检测仪器、设备110余台套(进口仪器占30%)。

    为配合皮革相关产品标准的规范实施,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心就已研制了皮革收缩温度测定仪、皮革折裂仪、皮革崩裂仪、重革动态透水性能测定仪、皮革透气性测定仪等皮革专用仪器,并曾获得了轻工部“六·五”攻关科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近年来,中心进一步增大投入力度研制开发皮革专用检测仪器,成功地研发了电子多功能皮革崩裂力测定仪、皮革雾化性能测试仪、皮革/重革折裂仪、皮表带折裂试验仪、毛皮阻燃试验仪等规范的皮革专用系列刀模、色牢度标准毛毡。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浙江、江苏等国内皮革行业质检机构使用的国产专用仪器基本上是这个中心研制的定型产品。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中心常务副主任、皮革专业博士张晓镭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皮革制品在档次、品种以及功能性上都发生着很大改变。针对这些变化,中心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对员工进行着再培训再提高、对仪器进行着相应的升级与研发创新。而在这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用经验获得行业尊重的思想让中心质检工作走得更稳更快。

    《消费指南》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