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流行生吃的季节,无论是水果、蔬菜还是某些肉类,生吃不但口感清爽,还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的需求。不过,生吃也会给身体带来某些不足。专家提醒,生吃熟吃各有利弊,还需慎重选择。
时下,一种“生吃”的时尚在餐桌上渐渐流行,不少消费者将生吃视为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他们认为,生吃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食品的营养,尤其是蔬菜中的维生素免遭破坏。
那么,生吃真的是最健康的饮食方式吗?
果蔬:生吃熟吃各有所侧重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生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水溶性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可避免加热后大量流失。中国协和医院营养师于康表示,植物所含的叶绿素、酶类等营养物,能提高人体肝脏解毒能力、帮助消化、促进代谢,它们会而因加热而遭分解。蔬菜中如萝卜、丝瓜、葫芦、大蒜等多种蔬菜中所含的一种可抗细胞癌变和病毒感染的免疫物质——干扰素诱生剂,其有效成分在高温下也会失去作用,因此,果蔬生吃对补充这些营养物质非常有益。
同时,生吃蔬菜有助于口腔及牙齿的保健,充分咀嚼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同时还能增强口腔的自洁作用,这对口腔保健十分重要。此外,生吃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生吃也有不足之处:并非每一种蔬菜生吃都有益,如许多蔬菜中含有大量草酸、植酸,生吃容易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同时,过量摄入植物纤维会阻碍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对身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实际上,从营养平衡的角度来说,熟吃是必不可少的。在享受生吃食物所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要食用一些烹制菜肴。虽然生吃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均衡营养,但有时从烹制的食物中可获得更多的营养。
“即使生吃的饮食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也没有必要拒绝烹制食物。长期限制性地选择食物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只吃生蔬菜的素食者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孕妇、儿童,尤其是免疫力不强的人最好不要生吃。”于康认为,有些营养素是要经过烹饪才能被人体获得的,例如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D、E和β-胡萝卜素,菠菜中的维生素K,都需要经烹饪后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他解释说,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抗辐射的作用,也是在烹饪之后才能发挥更大作用;颜色深绿或橙黄的蔬菜都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最好能够熟吃。对菠菜等富含草酸的蔬菜来说,烹煮可去除大部分草酸,更利于钙和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对于含淀粉较多的土豆、山药等,其所含淀粉粒如未经加热破裂,也无法被消化吸收;还有含大量血球凝集素和皂甙的扁豆,也一定要加热至熟透变色才可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采用“高温短时”的加热方式能够较好地保存营养素,而长时间地油炸、炖煮、先煮再炸、先炸后烧、先蒸后煎等复杂的烹调方式不适合烹调蔬菜。
肉类:生吃不利吸收
提到生吃肉类,如刺身、醉虾等,消费者并不陌生。专家介绍,从营养角度上,生吃三文鱼、醉虾等不仅可保留食物原有的新鲜口感和肉类的鲜嫩,而且减少营养素的流失——避免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变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被氧化及烹调中维生素的损失。
虽然营养素被保留,但是人体的吸收程度却相对减弱了,多数肉类需要加热到60℃以上时蛋白质结构才能变得松散,更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另外,对消化功能不强的人群来说,生吃肉类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腹痛、腹泻等。
从饮食安全上,未经过烹调的肉类很容易滋生细菌,若未经煮熟或烹调不当,可能使人患各种疾病。专家提醒,虽然在生吃海鲜或肉类时常配以芥末和醋,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并不能彻底杀死寄生虫或细菌,很多寄生虫要在加热足够时间后才可以杀死。因此,生吃肉类特别是生吃毛蚶、牡蛎等海产品时应煮熟煮透再吃。
Tips
生吃食物应记
1.选择宜供生食的无污染的鲜嫩蔬菜、瓜果,洗净,再用冷开水冲淋后生吃;
2.刀、砧板、榨汁机等使用前应洗净消毒;
3.生食宜从量少、次数少开始,逐步增多,让胃肠有个适应过程,必要时可加点米醋、蒜、姜丝等调料;
4.不宜生吃鱼、虾、蟹等动物性食物;
5.患有中气虚寒、胃病、肠炎等症者,须慎吃或暂停生吃。
凉拌莴笋
【材料】莴笋、胡萝卜、豆芽
【调味料】食用油、花椒、盐、白醋和味精
【烹制方法】
1.把莴笋去皮洗净,切成丝,胡萝卜去皮,切成丝,豆芽洗净沥干水分备用;
2.水烧开,加几滴食用油和盐,莴笋丝、胡萝卜丝和豆芽烫一下水,捞起沥干水分备用;
3.油锅烧到五成热,放下花椒,炸至花椒暗红,即可离火;
4.将所有材料入盘,放入香油、花椒油、盐、白醋、味精,搅拌均匀装盘即可。
吃出健康:
莴笋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机化合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对有缺铁性贫血病人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