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大抵是从糖果开始的,零零碎碎,但清晰地记得一些细节。
有一种水果味道的棒棒糖,色彩斑斓的糖衣下是晶莹剔透的果实,酸酸甜甜,总是舍不得一口吃下,小心翼翼地舔一舔,已觉得颊齿留香。还有一种花生糖,包装简陋,看上去其貌不扬,味道却异常惊艳。在五谷不分的年纪里,我已经能够清晰地叫出每一种糖果的名字,说出每一种糖果的味道,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
在上世纪70年代,我小的时候,糖果还是珍贵的奢侈品,屡屡“谋杀”我有限的零花钱,但还是发自内心地深爱着它。哪怕是一支小小的棒棒糖,也可以有滋有味地回味许久。我喜欢一位作家在文章里的描述——有棒棒糖,裹在七彩清脆的玻璃纸里,剥开,圆亮如非洲之星。正好是张大嘴巴,啊呜吞掉的尺寸。谁舍得一口吃完,让它稍停,再恋恋取出。静静享受那满唇满舌满齿的甜,这样一口一口,舔掉一个下午,舔掉我飞逝的童年。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拒绝糖果的香甜。
成年世界里,糖果的身分复杂起来。爱它的人,一如既往,穿行于城市的糖果店,流连于超市的糖果区,乐此不疲;惧它的人,姿态坚决,早早便戒了对它的迷恋,视若无睹。考虑到体重与日俱增,我也曾想要与之决裂,却一直斩不断、理还乱,千辛万苦下定的决心常常在一粒小小的糖果面前瞬间瓦解。
其实,有了五颜六色的糖果,生活变得温情而童趣起来。糖果店渐渐增多,五彩缤纷地点缀着城市若干个平淡的角落。曾经最爱去一家叫做优之良品的零食连锁量贩店,糖果品种齐全,可以见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新品。惟一美中不足的是价位稍高,小小的一盒糖可以卖到三四十元。后来常去北京西单的一家零食小铺,店面小小的,却可以挖掘出很多市面流行的新鲜糖果。店主也很年轻,时常耐心备至地给你介绍每一种糖果的产地、味道。
超市的糖果架偶尔也会有惊喜的发现。除了一些大众糖果外,一些新奇有趣的产品也不时吸引着我。曾经买到过一种“勇气果子”,装在一个造型活泼的盒子里。能否带来勇气不得而知,但这可爱的糖果确实为我带来了不少欢乐。间接也可看出糖果企业的用心,为了将成人、小孩一网打尽,外至包装内到产品,上至品种下到口味,都设计得老少咸宜、男女通吃。
如今也出现了很多功能糖果,一时冲动的我曾去超市里买了各种品牌、各色口味的产品回家体验,只觉得味道大同小异。从此之后理智很多,吃回自己熟悉的品牌及产品。在我看来,糖果是心情食品,细细地选,慢慢地品,才能觉出个中曼妙。
回头想来,对糖果的爱,非但没有戒掉,似乎沉湎更深了。糖果是生命中的药,治疗人们的心疾,给人以幸福的感觉,让人忘掉所有伤痛。水果糖清新的甜,治疗友谊的伤;软糖温柔的甜,治疗被攻击后的心痛;而爱情给人的伤害,则可以用巧克力来治愈;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吃一颗奶糖,那种奶香会让人感觉很柔软。
嗜甜如我,童心难泯,注定离不开,也戒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