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者格外关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今天,食物相克的话题更是吸引着无数的目光。食物相克的书籍在图书市场一度惹眼,甚至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竟然罗列出了上百种不能同吃的食物。在许多电影、电视剧及一些科技网站上,也有所谓的“科学观点”,让人们更加关注此类话题。
究竟是否存在食物相克,食物相克真的破坏营养甚至危及生命吗,各种食物的相克属性是否有科学依据?近日,在一场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上,营养专家及中医养生专家给了消费者正确的答案。
“食物相克”缺乏科学依据
鸡蛋加糖精死亡,大葱蘸蜂蜜断肠,土豆和香蕉长雀斑,韭菜加菠菜滑肠腹泻……这些食物相克论由来已久,相克菜谱五花八门,甚至连土豆烧牛肉、黄瓜炒鸡蛋、小葱拌豆腐等家常菜都被列入其中。因为一个“克”字,让很多人吃饭时瞻前顾后,总不忘问一句“这两种食物能不能一起吃,会不会相克?”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对食物相克说法给予了否定。
葛可佑表示,现代营养学中并无“食物相克”一词,食物相克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源于食疗保健养生实践和生活经验总结。但是这些经验难免会出现以讹传讹。葛教授分析说,食物相克的说法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历史上有些现象在当时不能很好解释,如有些人吃了一些被污染食物,后发生中毒,由此造成误解;另外还有一些是因极少数人体质特殊过敏所致。把一些特殊的例子,推断成食物的原因。
葛可佑介绍,我国民间一直有食物相克的说法,我国营养学界泰斗郑集通过试验来验证食物相克导致中毒的说法。他搜集了民间传说中的184对相克食物,并从中选择人们日常生活中同食机会较多的香蕉与芋艿、花生与黄瓜、大葱与蜂蜜、牛肉与板栗等14组食物,让动物和人进行试吃,在食后的24小时内,所有被试动物及人的表情、行为、体温等都正常。所谓食物相克的说法不攻自破。
此外,中国营养学会与兰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也进行过实验。兰州大学选择兰州地区的6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试食5对典型的“相克食物”。结果显示,人群试食7天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受试者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均未见异常。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人体试食试验,结果也没有发现任何中毒现象,同样证实了所谓的“食物相克”没有科学依据。
食物“相反”并非“相克”
调查显示,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出版的食物相克书籍有61本;收集到的159篇文献资料中,有90%肯定食物相克。消费者不禁要问,食物相克究竟有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安全副研究员贾健斌从生活中举了一些带有误导的例子。他指出,不少消费者认为海鲜和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一起吃,会产生砒霜,导致中毒。而实际上,根据测算,即便正常海鲜中的砷和维生素C非常彻底地发生化学反应,一次吃进10千克海鲜才含有1毫克的砷,只有一次吃上百千克海鲜,才有可能达到中毒的量,这还是在保证有足够维生素C摄入并参与化学反应的前提下。而即便吃10千克海鲜,也不可能同时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与其反应,而且在体内的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比例也非常小。
他认为,还有一些食物相克是由于人们的不恰当解读造成的。例如“豆浆和鸡蛋相克”的说法,主要是由于生豆浆中含有妨碍蛋白质消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有毒物质凝集素,必须要煮沸8分钟以上,才能保证其营养和安全性。没有煮透的豆浆本身就不安全,如果豆浆煮透,和鸡蛋、牛奶同吃不会有任何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谷晓红表示,从中医学的文献历史当中,有关于“相反”和食物禁忌的记载。但中医所说的“食物相反”并非“食物相克”,“相反”是源自于中药药物的相反,主要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会产生一些毒性,或者一些不良反应。谷晓红说,中医当中所有食品都有寒、热、温、良之分,饮食的这种物性作用于人体,会发生一些副作用,中医称为“食物相反”。比如螃蟹与柿子“相克”说,从中医看来,“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如果赶上虚寒体制的人,就会导致腹泻等不适症状。但这并不是食物“相克”而是与人的体质等个体因素相关,所以不能笼统说食物“相克”会导致疾病、死亡等。
平衡膳食重在合理搭配
许多消费者相信食物相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相信某两种食物同吃可能会导致营养相互抵消。其实,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导致某些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与利用的现象。
葛可佑强表示,食物中的营养素互相作用进而影响吸收,的确是事实。比如说菠菜和豆腐,因为菠菜中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吃菠菜和豆腐会对钙的吸收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能说吃菠菜烧豆腐一定会缺钙,如果菠菜先用开水烫一下,它所含的草酸就会部分溶解,不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某种营养素偶然增多或减少,打破了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只是暂时的,机体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所以,健康的人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各种食物的相互搭配没有太多的禁忌。“只要做到合理搭配、平衡膳食,营养素之间的副作用都可以忽略不计。”他表示,2011年营养学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告诉消费者科学进食、膳食多样化对健康的益处。从粮食、水果、蔬菜,到畜禽蛋奶鱼油都要吃,这样营养才能平衡。所谓食物相克论,其实与现代营养学和古代营养学都是相悖的。
不过,葛教授也认为,对于一些体质不好或是缺乏营养的人,应该有针对性地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选择,比如贫血的人,就不要吃影响铁吸收的食物,比如喝浓茶等。比起“食物相克”理论,平衡膳食原则更为重要,在日常膳食中注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平衡膳食,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偏食、狭食、狂食某几种食物。他指出,膳食失衡的危害性是客观存在,应当重视,但不要相信所谓的“食物相克”。
Tips
食物相反因人而异
专家指出,物性叠加出现机体副作用的“相反”是因人而异的。
首先,食物相反没有那么“厉害”,正常体质、身体健康的人,吃食物没有太多禁忌。
其次,适量食用不同食物,即使它们相反,也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再次,如果体质不好、缺乏营养或者患病的人,应该有针对性地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选择:脾胃虚寒的人吃苦瓜、西瓜、绿豆等寒凉性食物时容易引起腹泻;体质偏热者应少食生姜、胡椒、酒等温热性食物;发烧的人不能吃温、热性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