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开发出保护益生菌聚合物
人们常喝的酸奶中含有不少益生菌,但这些益生菌在经过胃部时常被胃酸杀死,能抵达肠道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聚合物,能充当保护膜将益生菌安全送入肠道。
这种聚合物是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开发的,研究人员介绍说,一些常见益生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能用这种聚合物进行处理。被聚合物形成的保护膜覆盖后,这些细菌能够在实验室模拟的胃酸环境中坚持4个小时不死亡,而没有保护膜的细菌通常2个小时就会死亡。细菌抵达肠道后,保护膜就会分解,释放出益生菌。
研究人员说,这种聚合物是无毒、可食用、可生物降解的,因此能够用于食品。
双歧杆菌能延年益寿
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联合发表报告说,定期给实验鼠喂食双歧杆菌,可使实验鼠比同类更长寿。
研究人员选取20只10个月大(相当于人类30〜34岁)的实验鼠,每周3次喂食双歧杆菌“LKM512”,每只实验鼠每次食用双歧杆菌约2000万个(相当于市场销售的酸奶150毫升所含菌量),而给对照组的实验鼠每次只进食生理盐水。持续到实验鼠相当于人类约70岁的时候,此时实验鼠的存活率达约80%,外观显得年轻;而对照组实验鼠的存活率只有约30%,差异明显。另外,仅饮用生理盐水的实验鼠约有20%出现肿瘤或溃疡等疾病,而食用双歧杆菌的实验鼠则基本没有这些疾病。
研究人员认为,摄入双歧杆菌使实验鼠肠道内多聚胺的量增加,有效抑制了肠道老化,并起到了抗炎症的作用。不光是“LKM512”,其他品种的双歧杆菌应该能产生同样的功效。
手机辐射抑制大脑葡萄糖代谢
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和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手机辐射会减弱靠近手机天线的大脑区域的葡萄糖新陈代谢。
芬兰研究人员先让13名年轻的健康男性受试者暴露在脉冲调制在902.4兆赫的手机通信信号中,时间长达33分钟。随后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扫描。结果显示,受试者暴露在手机辐射中的头部一侧的大脑前颞叶的葡萄糖代谢率大幅降低。
研究人员称,新发现表明短期手机辐射可抑制大脑局部的能量代谢。研究人员解释说,葡萄糖是供给大脑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大脑葡萄糖代谢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功能的状况。葡萄糖代谢水平下降表明,大脑局部神经元活动受到抑制,是脑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
双酚A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更多危害
美国科学家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化工原料双酚A可能对健康有更多危害。
双酚A(BPA)也称为聚碳酸酯,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多种塑料制品。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研究人员认为,受激素调控的特征可能对双酚A之类的内分泌干扰素特别敏感。为了检验这一假设,他们将怀孕的拉布拉多白足鼠分成3组,分别喂食富含双酚A的食物、富含合成雌激素——乙炔雌二醇的食物,以及不含上述物质的普通食物。
结果显示,用富含双酚A的食物喂养的怀孕雌鼠,其雄性后代看起来正常,体内雄性激素水平也正常,但空间导航能力较差,在设计实验中很难学会迅速通过迷宫的办法,而空间导航能力对雄鼠在野外扩展领地和求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