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将6万多家企业纳入分类监管
根据2012年出台的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度,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实现将6万多家生产许可获证企业纳入分类监管的阶段性目标,并将在2013年全面落实分类监管措施。
为增强质监工作的针对性,在综合分析5年来监督抽查、生产许可和风险监测等情况的基础上,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有关专家从管理风险、社会风险和消费风险的维度,开展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组工作。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将工业企业划分为AA、A、B、C4个类别;依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程度,将工业产品划分为Ⅰ级(高风险)、Ⅱ级(较高风险)、Ⅲ级(一般风险)3个等级。质检部门将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和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分别实施信用监管、责任监管、常态监管和加严监管等差别化监管方式。同时,还将严格执行分类监管的动态调整。
2012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89.8%
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涉及18791家企业生产的149种20355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9.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据介绍,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确定将电线电缆、儿童用品、学生文具、车用汽柴油、林木制品、化肥、节水产品、建筑防水卷材等8类产品,作为质量监督系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重点产品,并将对148类关系健康安全的日用消费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产品,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将制定国家监督抽查处理工作规范,完善不合格企业整改复查情况公告发布机制,加大监督抽查后处理能力,同时研究制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管理办法等。
质检、公安加强衔接配合提升打假合力
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两部门相互配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报了10起“两法”衔接典型案例。
据介绍,质检、公安双方密切“两法衔接”的主要成效包括:通过“两法”衔接,加强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协力打准、打狠,全力保障消费者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相互提供专业支撑,提高打假执法的整体效能;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规范化。今后,两部门将继续在丰富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内容方面着力。
用水效率标识制度提上日程
3项用水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4月1日起实施。这3项标准分别是《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和《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据悉,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限定值、节水评价值、用水效率等级等,实施后低于用水效率限定值的有关产品将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2012年国务院文件首次提出“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目前,《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正在进行,我国建立水效标识制度已提上日程。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新国标将施行
新修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标准逐项清理了以往食品标准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规定,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
据悉,新标准增加了“可食用部分”的定义,即食品原料经过机械手段去除非食用部分后,所得到的用于食用的部分。可食用部分客观反映了居民膳食消费实际情况,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塞班手机退出历史舞台
1月24日,全球手机业巨头诺基亚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确认,去年发布的808 PureView是该公司开发的最后一款采用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这意味着塞班手机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苹果IOS系统和谷歌Android(安卓)系统出现前,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也留下了很多经典机型的塞班操作系统,品尝了忽视创新科技落后时代步伐的苦果。
《消费指南》2013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