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外监管 确保品质安全
我国乳制品质量总体可靠
最近,媒体曝光了标称“荷兰原装进口”的美素丽儿奶粉,涉嫌系苏州一公司非法生产,用的原料是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和过期奶粉,在消费者中引起不小的震动。此前,在我国进口奶粉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新西兰奶粉,被曝因喂食饲料原因可能含有双氰胺,也令对“洋奶粉”推崇备至的国内消费者一派茫然。2008年以来,受“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等影响,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消费信心受到重创,导致洋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问题发生的几率。
洋品牌质量问题不少
洋品牌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乳粉受到国内消费者持续热捧,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国际上众多乳制品制造企业形成了强烈吸引,各种形式生产与进口的洋品牌产品大批涌入,一些问题也不时出现:有的“洋奶粉”制造商为了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疏于监管;有的贴牌商为了追求利益,无视产品品质,导致问题频出等。而出现问题的乳制品企业中,不乏雀巢、美赞臣、雅培、总统等知名品牌产品。
据统计,2012年1〜12月约有512.72吨不合格进口乳制品在我国进境口岸被查出,这些不合格食品都已依法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并未在国内市场销售。其中包括亨氏、总统、帕斯卡等知名乳制品品牌。除了液体奶和奶酪外,2012年进境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规定。按照要求,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需要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要求,其中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
今年1〜2月,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产品中,不合格乳制品约有7.33吨。其中新西兰的“e食惠100%新西兰纯牛奶(250ml/瓶)”因非脂乳固体含量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要求,共计0.68吨被销毁;新西兰的“康宝牌100%牛初乳纯粉”因水分超标,共计0.05吨被退货处理。
出重拳保证产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连出重拳,不断加强对国产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市场的规范整顿力度。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进口乳制品质量的监管。其中包括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
“新规”增加了很多严控乳品安全的规定,如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应当建立乳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进口乳品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保质期、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记录应当真实,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新规”对首次进口的乳品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应当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首次进口,是指境外生产企业、产品名称、配方、境外出口商、境内进口商等信息完全相同的乳品从同一口岸第一次进口;而非首次进口的乳品,则应当提供首次进口检测报告的复印件以及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项目的检测报告。非首次进口检测报告项目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乳品风险监测等有关情况确定,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
进口乳品安全卫生项目(包括致病菌、真菌毒素、污染物、重金属、非法添加物)不合格的,再次进口时,应当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即使连续5批次未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再次进口时仍要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复印件和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项目的检测报告。
此外,检验检疫机构还将建立进口乳品进口商信誉记录,如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进口商、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
“新规”还明确了风险预警机制,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检疫局将根据进出口乳品安全风险信息的级别发布风险预警通报。国家质检总局视情况可以发布风险预警通告,并可采取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退运处理;启动进出口乳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等措施:进口乳品进口商不主动实施召回的,必要时,国家质检总局可以责令召回。国家质检总局还可以发布风险预警通报或者风险预警通告,并采取禁止进出口等避免危害发生的措施。
实际上,除了对乳制品进境加强监管,国家质检总局也一直在通过不断加强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来监督国产乳制品和在国内建厂生产的洋品牌乳制品质量。除国家质检总局每年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液态奶等乳制品进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外,各地方质监局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当地生产的乳制品进行抽检,以保证产品质量。
作为消费者,对不论是进口奶粉还是国产奶粉的质量及其监管状况最好都及时了解,这将有助于做出更好的消费选择。
国产乳制品值得信赖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国家特别强化了对乳制品企业及其产品的监管,通过严格乳制品标准、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查发放、制定乳制品质量安全条例、组织进行乳企诚信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规范了市场秩序,强化了质量安全责任,推动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不乏具备国际水准生产水平、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的乳品专业生产企业,其产品质量也不亚于国际品牌。近年来国家及各地乳制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国产乳制品总体质量值得信赖。
2009年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所检58种产品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010年 特殊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所检58种产品,其中56种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有1种产品的维生素E含量和1种产品的钙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或标签明示值的要求。
灭菌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120种灭菌乳产品质量均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2011年 灭菌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所抽产品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黄曲霉毒素M1、商业无菌、三聚氰胺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抽查发现有1种纯牛奶产品的蛋白质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54种产品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铅、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三聚氰胺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抽查发现有3家企业的3种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菌落总数、生物素、a-亚麻酸、亚油酸与a-亚麻酸比值、叶酸项目。这3家企业随后在有关执法部门的监督下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了整改。
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60种产品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氰胺等检验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抽查发现陕西金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种全脂甜奶粉产品的大肠菌群项目超出标准规定,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立即依法责令该企业进行整改,该企业经自查整改后复查检验合格。
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200种产品中有2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2012年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所检160种产品均符合标准的规定。
由此可见,乳制品并不是“洋”的就一定好,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时应根据自身的要求,结合了解到的质量信息,理性选购适合的产品。
《消费指南》2013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