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健康”食品里的奥秘
2013-04-24 09:54:35 中国质量新闻网

    “健康”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食品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健康”上下了许多功夫。但必须知道,很多所谓“健康”食品,其实未必真健康。 

    “高膳食纤维”食品更有益?

    在饼干、甜点等零食中,“高纤维含量”的宣传一直是产品的卖点。营养专家表示,这些食品中的纤维,大部分已经失去原有的功效,因为粮食、豆类中主要含的都是不溶性纤维,“粗糙”是其价值所在。但加工食品中会加入油脂以起到“润滑”效果。纤维越高的产品,通常脂肪含量也越高,健康价值也会随之消耗。

    “非油炸”食品不含油?

    不少薯片、饼干、膨化食品都号称是“非油炸”,采用了烘烤的加工方式。这让很多人以为,非油炸食品不含油,所以更健康。营养专家表示,非油炸食品确实比油炸的好一些。首先它含油更少,其次是没有经过高温油炸,有害物质少。但非油炸食品只是加工时不用油炸,不代表不含油。

    “高钙”食品补钙效果好?

    补钙理念的深入人心,让很多食品打起了“高钙”的旗号。除奶制品外,一些零食,如饼干、海苔等也加入其中。据介绍,食品标注“高钙”字样,含钙量并不一定高,即使真的达到了“高钙”标准,补钙作用也不大。因为多数食品中添加的是碳酸钙,这种钙在人体内的吸收效果并不理想。在牛奶中加入过多的钙、铁、锌等无机盐后,如果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反而会对人体肾脏以及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此外,钙的吸收效率与其他营养物的配比有很大关系,一些饼干虽然含钙量高,同时脂肪含量也很高,这种情况下钙就很难被人体吸收。

    “零反式脂肪”更健康?

    “零反式脂肪”的标语如今出现在面包、饼干包装上的几率越来越高,但一些细心的消费者却发现,很多“零反式脂肪”食品的配料表中仍然有“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反式脂肪成分。

    据了解,每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就可以标注为零,但即便是达到这个标准,产品也并不一定就健康。在植脂末的生产中,目前可以做到油脂全氢化,令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被忽略,但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很高。因此,无论是否为“零反式脂肪”食品,都要少吃含有植脂末、氢化植物油等成分的加工食品。

    “全谷物”食品更营养?

    打着“全谷物、纯谷物”等字眼的食品,大多宣称含有精选营养谷物,可补充纤维素。但谷物经过加工、磨粉后营养素很容易流失。需要注意的是,全谷物指的是没有经过精制,仍保有糠层、麸皮的谷物,加工后也应保有原来的麸皮、胚芽比例。但很多全谷物食品并不标示麸皮的比例,食品的主要成分和全谷物并无太大关系。

    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应该仔细查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一般来说,配料表中排在最前面的成分含量最高,如一包薯片,如果其配料表上先是“马铃薯”,然后是“植物奶油”、“天然油脂”等,那么薯片的热量会很高;除了看配料表外,还要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它更直观地标明了食品的能量,以及各种主要营养素的含量;对食物的加工方式也要留意,在营养成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要挑选加工温度低、加工过程简单的食品。

《消费指南》2013年4月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