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王向龙/文
坐落在遍布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上海高东开发区,益海嘉里集团的母公司丰益国际的全球研发中心,看起来并不起眼,灰色的办公楼隐藏在益海嘉里上海企业群中,让人很容易忽略它的身份——它是拥有金龙鱼、胡姬花、香满园等知名品牌的中国最大的粮油企业益海嘉里的全球研发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粮油生产研发基地。走近研发大楼,那淡淡的油品清香让人不由自主地就被它吸引,而进入研发大楼,满眼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自1991年推出中国第一个小包装食用油产品“金龙鱼”以来,益海嘉里在中国已经耕耘了20多年。在成为一个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后,侨资企业益海嘉里却仍然以“小学生”的心态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与其他外资公司只是在中国设立区域性的研发中心不同,益海嘉里直接将全球研发中心设在了中国,这也是目前全球前四大粮油企业中惟一的一个。
持续创新的研发理念
作为在中国最早生产精炼小包装食用油的企业,益海嘉里一直把“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生活”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推动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方面持续用力。他们以技术创新为先,倾力于为消费者打造更安全、更丰富的健康营养餐桌食品。
在益海嘉里的食品体验中心,可以看到包括“金龙鱼”、“胡姬花”、“鲤鱼”、“口福”、“香满园”、“元宝”等各种品牌的产品,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米、面、油、杂粮、豆奶粉等各个领域,并且这些产品在市场上都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
这一切,都源于益海嘉里强大的科研支撑和不断的科技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都是提着油壶去买散装食用油,小包装食用油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很多人对当时的“炒菜油”还有这样的回忆:那时的城市里,买油需要去粮油店,提着油壶,看着售货员从铁皮大桶里熟练地用小勺舀油。铁皮桶很大,经常卖了很久也不见底……
在这种背景下,益海嘉里于1989年在深圳组建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一批小包装食用油的生产,并推出第一个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龙鱼,让中国消费者从吃散装油向吃安全卫生的小包装油转变,这被誉为国内食用油历史上的第一次创新革命。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1996年开始“金龙鱼”的销量开始逐年稳步增长,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的标志性品牌。
但益海嘉里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基于健康、营养的目的,他们继续高举创新大旗,尝试着把食用油的消费理念从单一口味引领到脂肪酸平衡的健康层面。为此,益海嘉里开始了“一种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物调和油”项目的研发。科研人员在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脂肪及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和推荐比例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着将各种植物油进行科学配比和调和。
经反复试验、研究和对各种配方的筛选,益海嘉里在2002年研制出脂肪酸比例合理、非常适合中国居民消费的新型调和油——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0.27:1:1,能帮助人体获得比例适宜的膳食脂肪酸,实现膳食脂肪摄入脂肪酸的健康平衡(宏观摄入1:1:1的平衡)。2005年底,益海嘉里在国内粮油行业率先独创的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国家发明专利。
“调和油是金龙鱼开创的,把油从厨房里面一个很初级的产品变成一个快消品,后来又赋予它很多的内涵。现在每年的销售额都保持在100亿元左右,可以说是全世界食用油里面最成功的一个单品。”益海嘉里集团消费品事业部总监陈波介绍说。
事实上,在成为食用油市场旗舰的同时,益海嘉里非常清楚地看到,任何市场都不可能独家占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区消费习惯的差异性,益海嘉里不断拓宽研发思路,延展研发理念,先后研发出专业豆油品牌“元宝”、专业菜油品牌“鲤鱼”、专业花生油品牌“胡姬花”的多系列产品……
2009年底,丰益国际在上海投资8亿元成立了全球研发中心,这是目前全球粮油产业中最大针对粮油加工的纯研发中心之一。在研发中心内,设有粮油技术与产品研发、新产品及技术咨询、产品技术服务、科技合作与交流、粮油食品专业人才培育等5个“中心”,对全球粮油行业发展共同关注的生物技术、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和加工、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生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等几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
据了解,研发中心的建立是丰益国际科技全球化的新起点,也是丰益国际助力中国粮油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旨在以研发中心为平台做好3件事: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粮油产品,让他们吃得好、吃得健康、科学;做好农业生物科技和循环经济,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对产业、社会和国家有更多的贡献与回报;依托研发中心的全球优势,加强中外合作交流,培养人才,为行业培育更多的粮油骨干力量。
为了实现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健康、更加安全和营养均衡食品的科研目标,丰益全球研发中心汇聚了世界级的专业人才,聘请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蔡南海等知名专家担任技术带头人,并首批邀请了蜚声海内外的中科院院士许智宏等作为高级顾问。截至目前,包括美国、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外籍人员在内,研发中心拥有科研人员约250人,其中拥有硕士学历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85%。
要使占据全世界粮食年产量和消费量约1/4的中国真正成为全球粮油产业的中心,仅靠生产力和消费力是不够的,更应该依靠持续的研发创新来达成。而“研发纯粹靠传统加工是不行的,我们要做基于中国文化的创新研发。”“我们会根据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和膳食结构的变更来随时调整产品的配方”。几年前从国外留学归来加入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现担任研发总监的徐学兵介绍说,研发中心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1亿元以上,目前已经与20多所高校和5个世界著名食品和营养权威学会展开合作,用引领全球的智慧与科技,不断将全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融汇成每一滴油、每一粒米。
今年4月,国内首个国际橄榄理事会(IOC)认证实验室落户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这标志着中国的橄榄油科研技术能力将跃升至欧洲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橄榄油质检已经“说上世界语”。据了解,这也只是研发中心国际化合作的一个小小成绩。
不断拓展的市场细分
虽然经过了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由于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食用油过去10多年不同阶段的状态在我国还同时存在,如很多地方还处在食用油刚刚兴起时的状态,但多数地区的产品比国外做得还要先进,如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海洋鱼油调和油等。益海嘉里要做的研发、要提供的产品需要满足多样复杂的消费需求,难度很大。
“现在是一个拼个体差异、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个性化消费时代,益海嘉里的创新就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细微洞察。”徐学兵表示,研发中心的一个研发方向是对产品的细分,不仅仅要把一瓶油做给所有人吃,还要研发出针对不同需求细分市场的产品。
2009年底,益海嘉里根据国际上先进的研发成果,如植物甾醇可以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先在国内市场上推出了金龙鱼10000ppm植物甾醇玉米油。通过适量添加植物甾醇酯,适度精炼到符合人体健康需求的指标,同时更多地保留维生素E等有益健康成分。
2010年,研发中心针对目前中国家庭DHA、EPA严重缺乏的现状,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研制推出金龙鱼添加海洋鱼油调和油,结合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特点,在食用油中添加了精选优质进口海洋鱼油,帮助人体在膳食脂肪酸均衡配比的基础上,达到国际上每天摄入160毫克DHA和EPA的建议值,通过日常膳食提高中国居民DHA和EPA的摄入量,达到促进脑部发育、视力发育、降低血脂、改善心脑血管健康状况的目的。
2011年,研发中心突破了稻米油精炼的技术瓶颈,推出了富含三重营养成分——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的金龙鱼谷维多稻米油,其中,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利于镇静助眠,缓解疲劳;植物甾醇利于降低人体胆固醇。三重营养的稻米油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亚健康、疲劳状态。
益海嘉里在成熟市场做了进一步的市场细分,有价位的细分,有风味的细分,也有健康的细分。比如,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喜好,孩子有孩子的喜好;四川人喜欢菜籽油,东北人炖菜喜欢用豆油……他们都一一关照。
在食用油产品外,益海嘉里还在小麦粉市场,甚至在最原始阶段的大米行业复制了其食用油创新模式。
虽然近年来大米业出现了不少区域性品牌,但从总体来看,国内居民消费的绝大多数仍是散装米,而不少散装米在品质上难有保证。大米之所以迟迟没有做出全国性的品牌,一个重要原因是很难保证品质的稳定。今年在这块地上种出来的,和明年种出来的可能不一样,因为去年的雨水和今年的就不一样。
为了保证大米的稳定品质,益海嘉里科研人员深入稻米产区,研究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影响稻米品质的各种因素,与全国的水稻种植大户签订水稻定向种植协议,通过严格控制生产标准,融入到大米品种、产地、种植、加工、包装的每一个环节……在优选稻米品种时,从全国确认的5400多个稻米品种中遴选出58个品种,进行全面的食味值品尝测试,最终选定4个品种,并建立了“稻种培育”、“订单农业”、“专家田间管理”、“低温储存”、“科学加工”、“充气保鲜”等种植、加工、储运一体化的创新技术,充分保证金龙鱼大米的安全、优质、美味。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金龙鱼”、“香满园”、“金元宝”、“鲤鱼”、“香宴”等品牌系列30多种规格的大米产品……目前,金龙鱼大米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和进入稻米产业不同,当益海嘉里打算做面粉时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市场上做面粉的企业已经很多,他们怎样进入这个行业?手有金刚钻,不怕没活干。发挥独有的研发技术优势,他们独辟蹊径,经过对消费者家庭膳食的调研、市场的考量、小麦品种及其不同部位的差异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区别于普通面粉的专用粉,如面包粉、饺子粉、饼干粉等。别人做的是民用粉,益海嘉里做的是专用粉,设备不同,工艺也不一样。所谓不一样,主要是从开始的配麦到后面的配粉,益海嘉里的每一款面粉都针对一个专业用途,比如做面包、饼干、方便面和拉面。“做面包,要很蓬松,那就需要筋度很高的;做饼干,就要很酥的……这是小麦不同的部分。”
此外,考虑到消费者不同健康饮食的需求,益海嘉里还在很多传统食品上做出了成功的研发尝试与创新,如健康油条用油和适合不同消费者的豆奶产品。
“我们一直想做中国最好的油条,因为中国人喜欢吃油条。”益海嘉里副董事长穆彦魁说,对油条这类终端产品的进行支持,也是研发中心的工作重点,比如稳定性、口感、风味、营养理念等。在3年多的时间里,研发中心的专利申请已经有100多项。
目前,益海嘉里进行了油条专用油和油条预拌粉的研制,客户或消费者可以此为原料制作出“健康油条”。这些原料将使油条饧面时间比传统工艺缩短三分之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预拌粉中采用非明矾膨松剂,制作出的油条不含铝,使产品真正成为“健康油条”;同时将提高产品口感,消除油条中常见的不良气味,既无碱味又无氨味,外酥内柔,可满足消费者更高的产品消费需求。
而“金龙鱼”豆浆粉的推出,则是基于自制豆浆的安全以及营养健康问题。事实上,传统工艺制作的自磨豆浆虽然口味鲜美,但品质、来源可能难以规范,产品从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品质无法全面保障。益海嘉里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提升,有效去除了大豆中酶和抗营养因子等有害物质,避免了一般自制豆浆因加热温度及时间不够,可能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问题。而在营养方面,100%采用国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的豆浆粉,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钙、铁、锌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大豆多肽、卵磷脂、皂甙、植物甾醇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高达18%,如按每杯200ml水配备,其每杯豆浆平均含蛋白质可达5g以上(按每30g豆浆粉用200ml水的比例冲调)。同时,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需要,加入相应的辅料,相继开发出了不同特点的产品——经典速溶豆奶粉:双蛋白补充、口感浓醇润滑,适合大众人群及全家人饮用;原味豆浆粉/甜豆浆粉:纯植物蛋白,口感醇正,适合偏爱豆味、注重天然健康的人群;速溶豆粉/无蔗糖豆粉:纯植物蛋白、豆味浓郁,适合传统的豆类饮品消费者。他们在豆奶加工新工艺及新产品开发方面也不断探索,研发出国际领先的豆奶新工艺,开发了有机脱脂酸性果汁豆奶、喝后不腹涨的豆奶、女士豆奶、婴幼儿豆奶等。
在益海嘉里看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的目标,而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会评估哪些消费人群是我们目前的空白,具备值得去研发的潜力。”
“吃干榨净”的研发追求
依靠不断的创新研发,益海嘉里不但为消费者生产出了米、面、油等健康营养产品,而且还走出了一条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循环经济之路。
一粒小小的大豆,在益海嘉里的一座座工厂里辗转加工,蛋白、豆皮、油角,每一道工序的下脚料都被当成了下一道工序的原料。除了食用油之外,还将大豆“吃干榨净”,拉伸出一条长长的大豆产业链。
“我们的工厂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全的蛋白工厂,我们把所有的蛋白都集中在一个工厂。”穆彦魁介绍说,益海嘉里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深入发掘产业链纵向延伸,油脂中的副产品经过加工可以制作大豆卵磷脂、大豆浓缩蛋白粉、大豆分离蛋白粉、功能性浓缩蛋白粉、烘焙蛋白粉、组织蛋白粉、水解蛋白、脱脂豆粉等系列产品;同时在中和过程中所产生的皂脚可以用来做酸化油,并进一步加工成生物柴油或作为油脂化工的原料。而在制作分离蛋白过程中所产生的蛋白废水,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可年产沼气30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可达到540万千瓦·时;发酵处理之后的废水,还可以再经过处理重新作为生产用水,实现循环利用。
这种通过创新研发拉长产业链的模式,也从大豆产业“照搬”到了稻米产品里。
以往,稻米经过加工脱壳后,稻壳和米糠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价值。而益海嘉里科研人员整合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将稻谷浑身都变成了宝:过去被看成没有用处的米糠,通过益海嘉里创建的分散保鲜、集中浸出、集中精炼的“稻米油制取模式”,首次在国内研发出富含谷维素的稻米油。
据介绍,100吨加工能力的米厂一天只能产出8吨米糠,而米糠非常容易酸败,在十几个小时之内酸价就会上升。一旦酸价上升,加工成本会增加很多。酸价上升到一定程度,利用价值就很小了。“我们摸索了很久,最后找到了用于保鲜的膨化技术,把米糠中酶的活动迅速降低,为加工赢得了时间。”穆彦魁说,如果没有膨化技术,基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而现在,益海嘉里在很大的地域范围内分散收购、集中加工,一般可以做到在6到24小时之内开始加工。此时,这一产业链到此并未完结,米糠榨油后形成米糠粕,还可以继续深加工,提炼出米糠蜡、卵磷脂与谷维素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经过漫长的摸索和实验,益海嘉里还成功地实现了稻壳燃烧发电创新技术研发,不仅使稻壳资源物尽其用,同时还解决了废弃稻壳产生甲烷的“黄色污染”难题。据测算,1.75吨稻壳相当于1吨标准煤,全国每年约产2亿吨水稻,可产生稻壳4000万吨,如果用作燃料相当于2000多万吨煤炭的燃烧值。
稻壳燃烧之后剩下的稻壳灰,对益海嘉里来说仍然有价值——从稻壳灰里提炼出活性炭和白炭黑,白炭黑是做橡胶轮胎的耐磨剂。“一吨水稻能获得800多元的升值空间。现在再往下做,可以达到1000块钱,全国每年两亿吨水稻就是2000亿元。”益海嘉里表示,他们力求通过技术创新,让每一个环节都吃干榨尽,没有一点浪费。
除了在传统领域继续精耕细作,不断创新,益海嘉里的另一个目标是绿色生物加工的产业链模式。徐学兵告诉记者,粮油作为可再生资源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上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粮油原料开始代替传统化工原料进行工业使用,不仅资源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可降解,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曾经做过测算,用油脂用作能源用途生产生物柴油等,能代替一定量的的石油化工资源,不仅可持续,对环境也有很大的保护。”另外一方面,用油脂做原料,生产如肥皂、洗发水及护肤品,也对资源可持续性发展有很大帮助。鲜为人知的是,益海嘉里还是很多日化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之一。“我们的最大优势是掌握并且熟悉食用油脂原料。”
益海嘉里表示,产业链的延伸,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在益海嘉里,原材料从进来到出去,没有一点儿浪费。如此循环经济,对企业、对行业、对国家,以及对广大消费者都具有重大价值。我们的地球真的很小,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做到有效的使用。
《消费指南》2013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