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消费指南》>>
稻蟹演绎“生态课”
2013-10-17 14:35:26 中国质量新闻网

     □ 王惜纯/文

    秋风起,蟹爪痒。金秋时节,走进辽宁省盘锦市乡村,“稻田蟹”、“生态蟹”的巨幅广告牌随处可见;广袤的稻田里,一片金黄,丰收在望。

    拥有11万多公顷水田的盘锦市,是东北著名的水稻产地。走在田埂上,稻农会不时地提醒你,提防田里成群的河蟹。原来,这里的水稻下面,还生活着一群“生猛悍将”——中华绒螯蟹,盘锦由此也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 

    “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不仅使农民收入增加,而且发展了生态经济,更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在9月28〜30日在京举行的的“2013盘锦大米河蟹(北京)展销会”上,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名优特新农产品集中亮相,涉展产品达100多个系列400多个品种,展出面积达3000平方米。

    盘锦市副市长孙占明说,盘锦大米和盘锦河蟹是盘锦乃至辽宁农业领域最具含金量的拳头农产品。其中,盘锦大米是全国米业中惟一获批的“地理标志产品”。同时,盘锦是中华绒螯蟹繁衍生息的主要区域之一,河蟹养殖面积10万多公顷,占全国12%。

    原生态育出好大米

    盘锦地处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该地多水无山,境内多为退海冲积平原,这里河流众多,水草丰美,苇海浩荡,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使“盘锦大米”以其玲珑剔透的外观、黏软细腻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安全的品质,成为粳稻中的佼佼者。

    由于不断采用农业新技术和引进优良品种,实行稻蟹共生等生产模式,目前盘锦推广的水稻品种全部符合部颁三级优质米以上标准,优质米品种占90%以上,全国首批十大有机米生产基地均落户盘锦。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盘锦大米的良好形象,今年4月,盘锦市政府开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网络对大米这一粮食产品进行质量追溯;成立盘锦稻米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实施盘锦稻米质量追溯工作。已经运行的盘锦稻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就是通过二维码技术记录稻米种植、收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各种相关信息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由地方政府直接对稻米这一粮食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在国内还尚属首家。

    肥美河蟹稻中横行

    盘锦的河蟹大多生长在稻田里。“棒打獐狍瓢舀鱼,螃蟹爬到被窝里。”这句话就是盘锦河蟹的真实写照。

    盘锦紧紧依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优势,建有机大米、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三大生产基地,同时创造性地实施“稻田养蟹”模式,实现了“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促进了生态环境日趋优越,也为生产优质大米提供了良好条件。据统计,盘锦市河蟹养殖规模达10万多公顷,其中稻田养蟹超过5万多公顷。目前,盘锦的河蟹养殖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不仅稻田养殖,盘锦的苇田养蟹、坑塘养蟹、水库养蟹、沟渠养蟹、河流养蟹等多种养殖模式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盘山县“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综合种养新技术,在我国北方水稻主产区大规模示范推广。

    目前,盘锦市胡家河蟹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河蟹交易集散地。盘锦还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河蟹销售协会,在国内许多城市设立了经销点,实现了“晨为盘锦田中蟹,午是京津盘中餐”的生动局面。

《消费指南》2013年10月刊

 

(责任编辑: )